骂鸭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原文】
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
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葺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
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
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深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
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 卒不骂。
某益窘,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
异史氏曰:“甚矣,攘者之可惧也:一攘而鸭毛生!甚矣,骂音之宜戒也: 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慈者也。”
【今译】
县城西白家庄的一个居民,偷了邻居的一只鸭子煮着吃了。
到了夜里,他觉得全身皮肤发痒,刺痒难耐。天明一看,身上细茸茸地长出鸭毛,又细又软一碰就疼,他吓坏了,心里非常害怕,但这种怪病又无法可治。
一天夜里,他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个人告诉他说:“你这病是你偷东西而老天爷在惩罚你。必须得到失鸭主人的一顿痛骂才能痊愈,需要让失主骂一顿,这鸭毛才会脱落。”
但是邻居的老头儿偏偏素有雅量,平素度量宽宏,平常丢了东西,从来不发脾气,未尝征于声色,在声音和脸色上都没有表现出来过什么。
这个偷鸭子的人想借嫁祸于别人,去煽动邻居老头儿痛骂偷鸭人,于是就就狡诈地跟老头儿撒谎说:“鸭乃某甲所盗,你的鸭子是被咱们的邻居某一个人(没有说姓名)偷走的,他深怕挨骂,非常害怕被别人骂,你不如索性就狠狠地骂他一顿,也好警告将来,免得他以后再偷东西。”
谁知,老头儿听后却笑着说:“谁有那闲气,去骂那些恶人呢。” 始终不肯骂。
这个偷鸭人更为难起来了,无奈,他不得不把自己偷鸭得怪病需要被骂的实情,坦白地告诉了老头儿。老头儿这才肯大骂他一顿,他的病果然好了。
写奇异故事的人说:“太厉害了,偷盗的人一定很害怕,一偷盗居然就浑身长出了鸭毛。
“太厉害了,骂人的人真的应该小心呀,一声骂竟然会把盗贼的罪孽减轻!
“但是,行善也是有方法的,那邻居老头儿是用骂人来实行他的仁慈啊。”
【赏析】
“骂鸭” 偷邻居鸭子吃,自己身上却长出鸭毛,最后不得不向邻居说明,由他痛骂一顿才治好。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做了坏事,以为别人不会知道,企图掩饰,蒙混过关,对自己的错误抱着侥幸的心理,殊不知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不管他伪装得多好,也迟早会被人发觉的,终究要暴露。
一个人如果做了坏事,也只有把它揭露出来,加以批评,才能把毛病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