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的苏菲美学空间中,我们开启了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如何打开自己体验美的感官?
我先和大家谈了感受美的心理基础和起点:慢
让生活慢下来,在从容中,打开觉知的空间,在每件事情中注入心的力量。
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打开美的觉知和感官的另一个要素:简
这个简,是简单,简约
从空间美学的极简主义来看“简”,是倡导去除掉多余、非必要的物品或装饰,从而呈现一种简单或者轻奢的感觉。不知道大家有无这样的体验,我们会对于酒店的房间、茶馆等空间有一种无法在家里体验到的美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这些空间都是以极简的状态存在。
在西方绘画艺术的极简主义中,极简追求的是客观冷静,画面中的每一笔都有着明确的意义,尽管这些意义不是都能够言传的。艺术家试图通过艺术创作表达这样的理念:复杂是由简单的元素不断重复和叠加而构成,再绚烂的色彩也可以由红黄蓝三原色调和而成。给大家欣赏几位西方极简主义画家的作品:
西方艺术中的极简,我们也许很难从中感受到极简与美的关系,而东方文化艺术中的美,却与极简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在东方艺术中,一直存在着极简主义。
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山水写意绘画,甚至是音乐,在我看来,这种极简,除了主体本身之外,更体现在背景之素:“留白”。
五言七绝,一词意喻万千。“凡诗文之好处,全在于‘空’”。
作为中国绘画之正格:山水画,与西方古典绘画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写意,后者是写实。
寥寥数笔,淡墨写意就算是一幅作品,若有若无,似幻似真,个中滋味,全在一个品字。
举个例子,《丰子恺绘画十六讲》中曾做过构图的对比,画面勿用物象填满,宜有空地,则爽朗空灵。
右面一幅物象装满,阻塞不灵,出力不讨好。反之,如左面一幅,寥寥数笔,反而美观得多。这时候画面的空白地方,都有效用,不是无用的空地。这时候画面每一处地方都含有机性,不可任意增减。构图的妙处,于此可见。
要读懂中国的山水画,需懂得“画为心印”,即绘画者用画作表达内心的情感,在各朝代经典的山水画中,画家擅于利用留白来突显画作的空灵意境。正如董其昌所言 :“画家之妙,全在云烟便灾中。”清代张式在《画坛》中说道:“烟云渲染为画中流行之空,故曰留白,非空纸。留白即画也。”这种美学的表达方式,底层的哲学思想是道家思想中隐逸避世的理想状态,突显个人超凡脱俗的精神状态,也是历代中国画家追求清心寡欲的至高境界,成为中国文人传世千年的审美价值。
作为定义中国雅文化的“古琴”,它的美体现在单音的表现力上,一个音,起承转合,抑扬顿挫,每个音都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传递演奏者的情绪和意境。大音希声,是雅的至高境界。
如同美学大师宗白华对其见解:“空灵中传出动荡,神明里透出幽深,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是中国艺术的一切造境。”
连食物之美,也美在:人间有味是清欢。
要打开美的觉知和感官的第二个要素:简
其实,为生命留白,不仅是关乎审美的觉知,更在于智慧的开启,生命能量的勃发。最近对此有着很深的体悟。有词云:空生妙有。之前总在惯性的满和忙之中,很难给到自己空的机会。这场
新冠肺炎带来的留白,给了我们一个放松身心、修整的时机,也恰好给了我们开启觉察的最佳时机。往常不容易关注的事物,不经常察觉的情绪,都有了被看见的可能。当我们开放觉察,视野的镜头就会放大,来容纳更大的画面。
好了,今天我和大家探讨了打开美的觉知和感官的第二个要素:简。
用“简”,为生命创造留白,创造感知美的“清欢”,开启美的觉知。
今天为大家准备的音乐是邓伟标的《空》
邓伟标是中国当代的著名作曲家和音乐制作人,《空》是他的成名之作,也是我挚爱的一首音乐,不仅曲调优美,意境空灵悠远,更妙的是中国传统乐器与小提琴的结合,相得益彰,此曲也是中国新世纪音乐中的代表之作。
每次听此曲,有一种闲适与悠然涌上心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本期的分享就到这里,苏菲美学空间,用艺术和美浸润余生!下期再见!
苏菲美学空间第一讲)何为美?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个字(点击链接收看)https://www.jianshu.com/p/39947e5b7a36
苏菲创意美学第二讲 美,对我们生活的价值,远不止我们知道的这些.....(点击链接收看)https://www.jianshu.com/p/7c53b0f3ae55
苏菲创意美学第三讲 如何打开自己体验美的感官?原来是有秘诀的!(点击链接收看)https://www.jianshu.com/p/93d185bfd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