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我们家》的第一感受是,能把中国的城镇故事写得这样好的作家很少,阿乙算一个,现在必须把颜歌也加上去了。
《我们家》这本小说的背景是虚拟在四川一个叫平乐镇地方,原型是颜歌的家乡四川郫县,二000年前后的故事。这个地方就像很多在县城或乡镇里出生和成长的人所知道的一样,这里总那么几户因为白手起家而家喻户晓的家庭,这个家庭之后无论是读书、经商、婚嫁,都变得越来越风光和顺利,人人称羡。
小说写的就是这样一个家庭,筚路蓝缕,把英娟豆瓣厂做起来的奶奶英娟,接手豆瓣厂后富裕的爸爸胜强,在城市里的大学当教授的大伯知明,在市里广播电视台做主持人的姑姑莉珊,但在这样风光无限的家庭里,大家都在轻淡地处理着各种矛盾,风流成性的爸爸,决定和小三和平相处的妈妈,无论子女多大仍然严格管着他们的奶奶……
颜歌丝毫没有批判任何一个不那么道德的人,而且轻描淡写地描述着这些不那么道德的矛盾,她以兴兴这个小孩的视角,去看这些大人们发生的故事。她没有探讨这些人幸福还是不幸福,是可恶还是不可恶,我觉得大部分人,是为当下的感受而活的。
小说里,爸爸养的小三怀孕了,他的朋友们居然一个个向他道喜,不然呢?找架吵吗?妈妈知道这件事后,闹了一阵就安安心心地在家做饭给爸爸吃了,不然呢?离了婚上哪儿去找给自己花钱这么大方的男人?奶奶知道这件事后,就暗暗地解决,然后跟爸爸说好至为之,响鼓不用重锤,不然呢?让别人看自己家的笑话?也难怪豆瓣有人评论,写得太男权,没办法,这就是中国城镇里的真实世界,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家族的体面。
我喜欢作者这种写小说的姿态,她只负责描述故事,至于读者从这些故事里看出什么,批判什么那是他们的事。我觉得,作家不应该,至少不能很明显地在小说里传播自己的三观,你只能用情节去讲述这个故事,至于读者看到什么,那是读者自己的心里投射。同样,如果你用三观正不正来评价一部小说更是很可笑,写小说又不是写政治宣言!
《我们家》里讲的都是大人的故事,没有出现一个小孩子,因为颜歌已经把小孩在《五月女王》里写过了,我不知道那本书里的小孩是不是不开心,不过我知道的是,那些经历着家里上演的狗血事件的孩子们,一点都不幸福。
比如我家对面的小胖子。
因为家暴外遇等种种原因,他的爸爸又离婚了,虽然他被判给了妈妈,却依然被他爸爸扣在家里抚养,也不许任何人探视。就这样,这个不许出门,没有电话,没有玩伴的7岁小男孩,暑假时被爸爸买的一大堆零食关在家里,硬生生地吃成了小胖子。
有天午后,小胖子来找我妈,拉着她的手跑进阳台,拿出一片晒干的海带,让我妈帮他挂到防盗网上去。阳台的护栏下放着一张小板凳,看得出来小胖子努力了很久还是爬不上去,才会向我妈求助。
挂好后我妈问他:“为什么要挂海带哟?”
小胖子说:“我妈今天要来看我,她说如果爸爸出去了,就把海带挂到防盗网,她看到就知道爸爸出去了,就可以过来看我了。”
后来,他妈妈还是没有来。
我想像着小胖子一个人坐在家里,酷暑的中午海带又被晒小了一圈,他等了很久,终于困了,午觉醒来,一身大汗,他跑到阳台,焦灼地看着那一小片好像快被蒸发的海带,而窗外只有知了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