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逛着逛着就买了”?

如今,当我们走进商场,除了大牌连锁店之外,发现不少商场进驻了小商品零售店,不难看出,越是低价的商品,越是能吸引消费者驻足,很多顾客经常会漫无目的地在这些店里闲逛,再随手买一些小东西(有时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要买,反正逛着逛着就买了),而小商品如果销量巨大,其中的利润空间也非常大。

每家商场里都有一家KKV

以前有位同事是义务人,据说义务小商品进价低到我们无法想象,如果进货量大,则成本更低。现在,当我们走进商场(通常是地下一层),会发现小商品零售店非常多,虽然品牌不同,但是不难看出,这些商品都是按照不同的风格进行定位,然后放在某品牌的商店中销售。

比如名创优品,Green Party,杂物社,甚至是店面较大的KKV,绝大部分商品都是低成本的小商品,其本质是大型连锁“品牌化十元店”。它们通过巨大的采购量,直接与源头工厂(绝大部分就在义乌、珠三角等小商品产业集群)合作,绕过了所有中间环节,将采购成本压到极限。

此外,这些品牌会聘请设计师,对公模产品进行微创新和外观设计,使其看起来“有设计感”、“像大牌简约风”,如模仿无印良品或某些流行元素,但通过成熟的制造业体系,成本依然极低。销售的单个商品的毛利率可能不高,但凭借巨大的客流量和冲动消费,商品销售速度(周转率)非常快。就像超市一样,靠薄利多销,总利润额非常可观。

为什么我们“逛着逛着就买了”?首先,低价降低了决策门槛,购买带来的负罪感极小,极易产生冲动消费。现代人生活压力大,逛这些店,购买可爱或实用的小物件,是一种成本极低的情绪补偿和减压方式。消费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休闲和娱乐,支付的可以说是“情绪价值溢价”。我自己非常爱逛这些店铺,经常光顾的是饰品区,比如买耳环,我喜欢一对对试戴,比网上买直观多了,而每次来,无论是不是休息日,店里的顾客都非常多,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和青少年。

不仅如此,这些店铺的商品种类非常多,上新的频次也高。我基本上每周都会光顾一次,每次去都会发现新饰品又上新了,所以基本上每周必然会来这里消费,这极大地增强了用户粘性和到店频率。还有些品牌会定时推出限定联名款(如三丽鸥、迪士尼)、流行色彩的周边产品,是分享到社交媒体、融入同龄人话题的“社交货币”,代表的一种时尚嗅觉和生活趣味。

在店面商品的陈列方面,像KKV巨大的口红墙、饰品墙、指甲油架,这些都给消费者的视觉上带来冲击,也许你走进一看,会发现看得上的商品没几样,但就是这种海量选项,会给顾客带来一种很舒适的体验,

像杂物社或者green party,店里的灯光明亮,通道、宽敞,商品分区有序,顾客刻意自由试用,这些都营造了一种轻松、自由、沉浸式的购物环境,延长了顾客停留时间。而且逛的次数多了,我们会对这个品牌有个直观的认识,比如买文具文创去杂物社,而买帽子饰品则去green party,如果喜欢国货化妆品,那么就去KKV,而且这些店由于占地广阔,哪怕你试用试戴,也不会有营业员对你行注目礼,所以相对传统的零售店,顾客感觉在这里消费更加自由和舒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