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丹尼尔李老师课上问,大家写作的初心是什么,我恐怕没机会拂去岁月的浮尘,溯本求源,那遥远的曾经,模糊渐变清晰。
群里有位同学,今天回应老师“有没有快五十岁的学员”的询问,说自己70后,快五十了,估计这位同学认为她已经很有年代感了。我要说,之所以我的曾经已那么遥远模糊,必然是我活得够久远了。妥妥的60后。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年龄也已经向60岁突飞猛进了。
在曾经的理想主义氛围下的80年代,曾经也是一枚文艺青年,第一时间同步阅读了,刘心武的《班主任》等伤痕文学,顾城北岛舒婷的朦胧诗,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等反映改革的现实主义作品,总之,追踪着当时文学的前沿作品,见证了整个新时期文学的发展……从初中时的《班主任》到大学时代的《春之声》,文学的种子已悄悄种下。
最初除了老师布置的作文之外,还热衷幼稚的描红式的写了些,不能称之为诗的诗;不能称之为词的词;以及大量的唯一的能够符合文体要求的文字——日记。
那个时候,写文字,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真的如丹尼尔李老师所言“无论是富贵还是贫穷,无论是高兴还是悲伤,你都会用文字写下你的感受,我以我手写我心,我心至此即为安。”
通过写那些文字,抒发了澎湃于心的情感与理想,反思了所言所行需要自律的地方。这样也可以说,就是老师所说的写作让我们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曾几何时,长大进入现实社会的我们,渐渐认识到,太清高,不谈钱,连一盘喜欢的苏芮的磁带都买不了。越来越汹涌的经济浪潮里初心被随波逐流。面对社会逐利氛围,面对生存现实,谁也无法置身世外,赚钱让自己以及家人生活得更好成了第一重要的事情。文学之梦渐行渐远。文笔搁置已久,偶尔写写,艰涩难行。加之懒惰,越来越心安理得将写作束之高阁,不再触碰。
退休闲居家中实在无聊,想起有了重拾写作的条件,同时看到各种自媒体享受着一波又一波的红利,也动了争取分一杯羹的俗念。此时写作的目的似乎已经不再质朴与单纯。但这不是背叛初心,而是让梦想照进现实,让梦想有落地的机会。
能够报名砍柴学院学习是一种幸运,让我们的写作之梦落地的几率大幅提升。
听了丹尼尔李老师介绍砍柴校长的探索与追求,坚守与改变以及为新媒体文字规范与提高做出的贡献,敬意油然而生!
把自己当做祭品,让自己成为巫师。这是砍柴校长也是砍柴人的追求!致敬“把自己当祭品”的砍柴人的奉献精神!致敬“让自己成为巫师”的砍柴人的专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