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阅历和知识随着时间的变化会越来越丰富,换句话说,是一个不断在做加法的过程,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生都需要做加法运算,有时候,减法的人生也是一种智慧。
微信好友500多个,其实经常联系的也就那么几十个,能保持经常见面的或许也就那么几个,有的人认为,好友多,亦代表人脉广,人缘好,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些所谓的好友恰恰是一种累赘,一种负担。
人们往往都认为拥有的多,生活就是很富足,每次看到新鲜的东西,都喜欢买下来,至于这件东西是否真的有用却没有考虑过,物欲横流的时代加重了人们的这种思想,只有到了搬家整理物品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不经意间,自己添置了那么多不需要的东西。
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山下英子老师的《断舍离》,作者山下英子老师是“断舍离”的推广人,所谓“断舍离”不是简单的字面意思,教人们怎么处理杂物,处理废物,而是在充满闭塞感的人生中教会人们生命的“流通”,本书从三个大方面阐述了断舍离的真正含义。
[if !supportLists]1. [endif]为什么要“断”
所谓断,就是斩断,不能否认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人们往往会在大的环境下做出大众化的动作,因此“断”就是源头,如果源头上无法控制,即使再多的“舍”也是空谈,由此上升至人生,有的时候,人们往往执着于某种得不到的东西,试着放下执念,释放我们的情绪和大脑,把那些导致自己的负面情绪统统斩断,集中精力放在能够实现的事情上来,给自己多一些空间,才是人生的赢家!
[if !supportLists]2. [endif]舍得就是获得
每到换季整理衣橱的时候,总是能整理出一些闲置的衣物,想收拾出来单独放一边,又觉得占用有限的空间,想扔掉,又有些不舍得,其实这一摞摞满满当当的衣物并不是衣物,只是人们心中背负的执念,只不过这份“执念”具体形象化而已。
抱着忍痛割爱的心情把一件件闲置的衣物扔掉后,心情却莫名的轻松起来,扔掉一件无用物,就多一点空间;扔掉一件多余物,就少一份负担,扔掉一件废物,就恢复一丝清爽。
这就是断舍离做减法带来的实际感受,摆脱过剩的执念,减轻心灵负重,附着在物品上的“执念”是不需要的,当我们怀着这种心情处理杂物的时候,会让物品和心情之间产生剧烈的联动性。当处理掉为情感所依附的物品时后,附着的情感越重,内心的感受越是轻盈。表面上看我们舍弃的是杂物,实际上我们舍弃的是内心多余的执念。
[if !supportLists]3. [endif]接受离开,珍惜当下
一位僧人曾经这样形容过断舍离:每个人都会在某一天失去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几乎没有人能在最关键的时候做到释怀,只有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学着如何放手,才能坦然的接受离开,甚至是衰老和死亡。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都无法改变,换句话说,我们每天都是一步步的在靠近死亡,为了在某一天必然迎来的“死亡”,就必须要摆脱身边的“执念物”,不管是人与人之间,亦或是人与物之间,人们都喜欢习惯性的占有,这种“占有”其实是一种缘分,当缘分终结时,我们也没必要心存芥蒂,坦然接受,学会放手,离开,是人们最后的归宿。
生命是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也是有限的,《断舍离》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整理术,而是一种人生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