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悠悠家庭教育(专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版权,若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极度控制型的人,对子女是残酷的折磨,对自己是无言的痛楚。
今天下午的三个小时我只干了一件事:倾听邻居刘姨大倒她婆婆的苦水。整整三小时,她说了无数她们婆媳之间的种种矛盾,所有的事情归结起来大同小异。我最记得的就是她说她婆婆爱吃“潦青菜”的事。
刘姨的婆婆,是地道的四川乡下老人,她一辈子最爱吃“潦青菜”,“潦青菜”就是把新鲜的青菜水煮软了之后起锅,再用冷水浸泡放凉,切碎炒吃。这是四川老一辈人,吃青菜的特有喜好。刘姨说:“本来婆婆喜欢吃,我们都没觉得什么,但是我和几个孩子都更喜欢吃生炒青菜,所以我每顿饭炒青菜时就生炒一盘,潦炒一盘。谁知,婆婆就是不同意,餐餐都抱怨叫我不要生炒,一再要求青菜全部做成潦炒的。非说潦炒的最好吃,大家都吃潦炒的就好了!她说她的,我只好左耳听右耳出,每餐炒菜还是照例一样一盘。没想到婆婆叨叨几天不见效,后来竟然把菜地里的青菜连根拔起,一棵不剩,背回家去全部用水煮潦完,整整泡了三大盆菜。”
对此刘姨倒是什么也没说,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除了一个荤菜,就只有潦青菜吃了,两个爱吃疏菜的孩子吵着问妈妈怎么不做生炒青菜?刘姨说没有青菜可以生炒了,这句话才说完就被婆婆一顿数落,说她们生在福中不知福,这么好的潦菜不吃……,刘姨忍不住说了两句婆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该强迫别人去吃你喜欢的东西,那些菜也不应该全部拔光煮了。结果婆婆一听火冒三丈,两人就吵了一架。刘姨说,过年回家这段时间,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太多了,都是婆婆逼着她们干些不愿干的事,大部分她都是忍下来了……四十好几的刘姨说着说着,满腹委屈的哭了,感叹自己一个外来媳妇,虽然老公不在了,想着婆婆一人在家很孤独,千里迢迢的回来陪她过年,到头来却吃力不讨好,说哪哪都是气。
我和刘姨相识有好几年了,她给我的印象一直都是温柔、贤惠、通情达理,平时没见过她说人长短,如果不是真的很受委屈,相信她今天是不会来找我倾诉的。
像刘姨的婆婆,她是控制型人格的人,凡事必须要按她的要求去做,而且还得丝丝如扣,不然她就会不高兴!唠叨、骂、想办法逼!不达目的不罢休。遇到容易妥协的,就一再退让就范,遇到坚持自己主见的,双方搞的都痛苦不堪。这样的人往往很难和身边的人搞好关系,包括自己的儿女。所以晚年多半孤独,真可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拥有生活磨砺经验、见多识广的成年人面对父母的处处控制,尚且如此难以接受和调节,那么,孩子呢?
年纪尚小的孩子,因为还没有生活经验以及独立的思考能力,对父母的种种控制多半是顺从的,一旦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觉醒,懂得思考问题,拥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力,发现处处被控制不能自由发挥,就会变得很叛逆,想方设法去挣脱这种束缚。亲子关系的予盾严重加剧,一旦挣脱成功的孩子就一发不可收拾,成为父母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如果无法挣脱,一般出现两种情形:一种是孩子感觉太痛苦、无助、绝望,最终做出无法挽回的事情。另一种就是妥协,知道再反抗也没有用,表面上乖乖的“听话”了,实际上是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无所追求、自卑、得过且过,如同行尸走肉。
生活中,我们身边有不少这样控制型人格的人,特别在家庭教育中,作为大人的家长,控制孩子按自己的要求学习、生活,简直以强凌弱,拥有这样的父母对孩子来说,无异于遭遇一场难于逾越的灾难。
爱不是控制,爱是给予更多的自由!
有这种爱控制别人行为的家长,应该好好反思自己了!从为自己考虑出发:你想成为孤家寡人吗?从为孩子考虑出发:你是要培养一个听话的机器人?还是要培养一个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有主见、有判断力的孩子呢?
古人云:“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但今天我还要加一句:“己所欲 亦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