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资料显示:自杀是中国15岁至34岁人群第一位重要的死亡原因。15~24岁占自杀总人数的26.64%;5~14岁的少年儿童自杀总人数的1.02%。而且这个年龄段自杀人数还呈现上升趋势。如果以60万人为基数,5~24岁的自杀人数每年竟高达15万人以上。中国儿童自杀者的性别对比中,女孩子远远高于男孩子:女孩占(72.7%),男孩仅占(23.7%)。
这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这些数字背后都是一条条消失了的年轻生命。痛心痛惜已无济于事,改变不了生命已逝去这一事实。但这些数据警示我们,提高孩子们的心理素质,培养孩子们健全人格,健康的心理迫在眉睫。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根基不牢,大楼不稳。孩子的心理建设也是一样,须得从婴幼儿开始注重培养。防治抑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安全感的建立
缺乏安全感的人,相对更容易抑郁。建立足够的安全感是婴儿阶段就应该做好的事情。父母要对孩子的哭声敏感,基本能听到哭声就能判断婴儿是饿了还是尿了并及时安抚,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因为对婴儿敏感又能照顾周到的妈妈,能够让婴儿信任周围的环境,获得安全感,从而减少抑郁的可能性。
如果母亲对婴儿的需要不敏感,他受到惊吓或做噩梦时没有得到及时的背后轻拍和语言安抚,需要自己哭得没劲了,恐惧就会在幼小的心里烙下痕迹,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不安全感,退缩,抑郁。
所以,预防儿童抑郁,应当从婴儿期学会对孩子照顾周到,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建立信任、自信。
教会儿童正确处理学习压力
中国儿童在自杀原因的排行中,学习压力过重占第一位(45.5%)。自杀的孩子中几乎一半的原因是因为学习压力过大,缺少处理压力的能力和方法,有些家庭教育又非常严格,以致于孩子的情绪都压抑着,导致了抑郁。
父母不要过于焦虑,把孩子的成绩看得过重,要跟孩子同频,孩子有学习困难,产生情绪时,对孩子进行疏导,教会孩子正确面对。
不要安排过多的课外辅导班,要跟孩子的兴趣结合起来,兴趣的吸引力可以让人暂时忘记烦恼的事情,投身于兴趣活动,缓解压力。
提高儿童应对受挫的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
不少父母对孩子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心怕摔。过于精心呵护溺爱很可能培养出得孩子抗挫能力差。
这样得孩子往往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乱发脾气,受不了一点批评,光爱听表扬的话,好胜心强,好面子,遇到一点问题就退缩,承受不了失败,自尊心强而低自尊。 一旦遭遇问题,很容易导致抑郁。
所以,家长要正确对待受挫问题。适当让孩子去面对一些小挫折,教会孩子应对正确面对挫折,而不是代替孩子去处理挫折。
尤其是常遇到的考试失败,比赛失利的事件时,在支持安慰同时教会孩子调节不良情绪,应对不利事件的正确心态。通常在这样的事情发生后,孩子会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如人,对自己产出否定想法,这时家长就要引导孩子对自己找出原因,对事情有个正确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