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的我们面对无性的压力,永不满足的谴责,学会了极强的自我反省能力和自责能力。我们习惯性的道歉,习惯性的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习惯性的道歉,可太多时候我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道歉,仿佛这是一件很顺其自然又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我今天想说,请你原谅自己。
我们什么情况会道歉呢?我们来设想一下。在公交车上,我们无意中踩到了别人,我们会说“抱歉啊,不好意思”;和朋友约好时间,耽搁迟到了,我们说“抱歉啊,久等了”;或者不小心碰掉了别人的东西,我们说“不好意思啊”。这些情节情理之中,又稀松平常。还会有什么情况呢?放学后下班后,同学同事约酒,而而我只想回家刷剧睡觉。我会很难为情“实在抱歉,我有约了”;朋友找你帮忙,可你连自己的事情都忙不完“诶呀,不好意思,我最近有点忙”;朋友说了让你不舒服的话,你可能当时没有控制好情绪“抱歉啊,刚刚情绪不太好”。遇到之前的情景我们的道歉无可厚非,可是后面这些情景为什么我们要去道歉呢,错并不在我们身上啊。之前看到类似话题,有人说这是礼貌问题。
在我看来,这是我们习惯性的自省思维,习惯性的将错误归集到自己身上。我不能去参加集体活动,拒绝同学同事的邀约,这样的我会不会有点让人难堪,我会不会有点太不合群了。朋友找我帮忙,我却不能帮忙,我是不是太不够意思了,会不会让人家觉得我太不讲义气。朋友的话让我不舒服了,就几句话我就发脾气了,会不会我脾气太不好了。也许是我们不够自信,也许是我们想要更完美的自己。我们总是一味的苛责自己,找自己的原因,去扮演足够懂事、体贴、理智的那一方。
请你原谅自己,你想有一个自己的私人空间,这没有什么错,错过一俩次社交活动,对你的人际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群体生活和社交比较重要,而有自己的生活更重要。帮助是在能力可及的范围内去尽力而为,在你自己都焦头烂额,疲惫不堪的时候,你去低效率的完成任务,只不过是为了图个自己的心安理得,与实际效率而言效果甚微。在一段和平的关系里,重要的是互相体谅和理解,一味地退让,感情里有毒的种子会渐渐发芽,这是一种病态的关系。所以,你没有什么错。在保持礼貌的基础上,请你偶尔把体谅和心疼分给你自己一些。你要先好好爱自己,才能去爱上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