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有幸从繁忙的工作中抽身,到985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受益匪浅。
徜徉在校园中,看到那么多青春的面孔,顿时感觉自己也年轻起来,充满了活力,脚步也轻快了。这真是一种珍贵的感觉。
学校的伙食品种繁多,价格低廉,同样的一份饭菜,在校园外市价是2到3倍,这让我感受到社会对于学校的保护。当然,有朝一日出了校门,失却了这象牙塔的保护,却是外面的世界更精彩,也更充满挑战,全在个人奋斗与机遇。外边既有繁花似锦,也有凄风苦雨。
然而,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师者讲课真精彩!
给我上第一堂课的就是“龙江名嘴”。他讲的是如何构建高效团队。他在讲课中穿插了许多自己工作、生活中的例子,让人感受到他平和的心境和感恩之心。他有许多赞赏的对象。比如他的领导,总是想方设法创造便利条件让他安心工作,比如替他争取房子,因此成为他一生效仿的好领导榜样。又比如他的学生,即使在他组织游香山时,仍然为了坚持自己每天的英语学习时间而中途撤离。又比如他的朋友,每天七点到九点坚持读书,从不放弃。而他自己呢?每每夜深人静,他就照照镜子,问问自己在这个思想政治领域,自己与国外优秀大学的学者相比又如何?从不满足。
还有一位文学院的女院长。她讲的是国学,真真是口吐莲花,将典籍活学活用,让人如沐清风。她还讲了这么一件事:文学院的学科在哈工大这种典型理工科大学很弱势,她也觉得很憋屈。有一次全校开汇报会,给每个院长半小时的汇报。这位女院长决定将这个普通的工作任务当做一次机会,她用心准备,用国学穿插她的汇报,取得了领导的重视和认可,最后为学院争取了可观的活动经费。真有打了一场胜仗酣畅淋漓的感觉!
还有一位社会科学院可爱的老头。他讲课不用ppt,甚至不用word,而只是在白板上写写,可这丝毫不影响他讲课的精彩。为什么呢?他一直在和学生互动,他会念着桌盘上的名字向学生提问,答上来会夸你真不赖,答不上会小小的开你的玩笑,活跃一下气氛。但是,他最令人赞叹的是他对政策的把握研究,他清楚地记得一些文件发布的日期,记得反腐以来落马的每一只大老虎,还知道内里情况,他的一篇学习十八大精神的分析文章曾或多方转载,并为他赢得了每月600元的国务院津贴。总而言之,他对于自己工作的领域十分了解,具有浓厚的兴趣,又输出为通俗的理解。他去香港培训的时候,曾经买了价值四千多元的书,虽然最后都撕了,因为组织上不让带回,可是这种对于自己领域的钻研与热爱,却是谁也带不走的。
现在回想这些老师的讲课,还有“余音绕梁三日未绝”之感。今天我能欣赏到他们这么精彩的讲课,背后却是他们许多年来思想的积淀,展现出来的是浮在海面上的八分之一,丰富的思想却还是海面下的部分。我也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我也想把工作干到极致。可是每天繁忙的事务性工作就把我的时间占满了。除非我能像挤海绵一样挤出一点来。也许非得要付出这样的努力,才能主动选择,改变现在的日常,想想以后的康庄大道,现在辛苦一点也是值得。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