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医院陪护第三天,还有两项检查做完就结束了,等医生会诊,恰巧赶上周末,只能周一做手术。昨晚签了手术确认书;医生轻描淡写的告诉母亲,这是一个简单的手术,睡一觉起来就好了。医生的态度让母亲的心情好起来,愉快的签了名字,出门的时候还不忘再问一句,医生,全麻会不会就醒不过来了;我和医生都笑起来,医生笑笑说,放心,你不想醒都不行。也不知道老妈的知识来自于哪里,难道也会百度吗?
26床今天可以出院了,那位妇女却一直躺床上,早上还是等着老公送饭来,然后把小饭桌架床上吃饭,那场景不像是要出院的,仿佛是刚入院的重病人;我心里嘀咕着,估计是身体好了,心理还没调整好;女人至死是少女,只要还有老公疼,那少女戏定是演的足足的;
25床还是如前两天一样,大部分时间昏睡,只有吃饭上厕所才起来,只要张口必是骂人,那个憨憨的老公变着各种花样哄,每次听他哄,我都在边上偷偷笑,也不敢笑的厉害,抱着平板电脑,假装看小说,实际侧耳倾听她们的对话;
“你明明是伤口痛嘛,还说我把你扯痛了”男人帮女人擦身子,估计不小心碰到女人伤口了;女人叫着骂男人,男人回复到;
“你龟儿子不会弄就不要弄,痛死老子了”女人骂道;
“社,我不来的话,你还不是要骂我;再说,我不来,在屋头耳朵还不是要烧,干脆来了,反正都是掏人(被骂),还是看到你安逸些”男人一边继续干活,一边开玩笑;
四川人的幽默从这个男人只是看到冰山一角,我从小耳濡目染,长大后远离家乡多年,现在听来是那样亲切;
……
带着母亲去做动态心电图检查,9点不到,检查室前面已经围满了人;那个中年管理员扯着嗓子大声喊名字,遇到不确认的字,大声喊“是权还是钱,字都写不清楚,哪个写的,书读少了“一边嘲笑别人一边叫嚷;
我觉得很费解,我们到的是四川顶级医院,华西,哪怕在全国也是排名靠前的医院,怎么现在还用嗓子喊的吗。我记得在广州,不管大小医院,基本都是电子屏幕显示名字,这里怎么还用如此落后的方式。还有一种感觉,在广州的医院,好像没有很多护士,挂号缴费排队等号都是电子超做;病人好像也不需要询问就能按照程序办理;
在这里,随处可见的是奔跑的护士。耳朵里听到的都是病人各种询问该怎么办理,我去办理各种程序的时候,除了自己要找护士询问,也总是被个别怯怯的老人问:大姐,帮我看哈,这个到哪儿办?四川人习惯喊中年女人为大姐,哪怕他(她)实际比你大很多。
这个中年管理员态度热情,感觉精力超级旺盛,不管谁去咨询都耐心回答,回答完马上又开始扯着嗓子喊名字;遇到护士推手术床从身边经过,一边喊,手还不忘记去帮忙推一把。
这几天我每天都会经过这里,每次看到他都是这个状态,我在想,他应该是很爱这个工作,工作如此投入,哪里还有时间去想工作的意义,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话题吧;对他来说,工作的意义就是每天忘我的投入本身需要完成的具体事务之中吧。
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不时有护士推着手术床从我们身边走过,床上躺的大多是年纪比较大的老年人,一边跟着一位中年女人,这是大多情况;现在疫情,医院只允许一个人陪护,陪护一般也是女儿;
有一个床推出来,床上躺着一个老头,身上插满管子,护士喊”**家属呢,**家属呢”,那个管理员看没人应答,也帮忙扯着嗓子喊“**家属,**家属”,这时一个微弱的声音传来“来了,来了”然后看着一个小个子婆婆,步履蹒跚的小跑过来;
“家属囊个是个老婆婆哦,娃儿呢”那个管理员问着;见老太太不回答,管理员也没继续追问,马上低头看下一个名单;
紧接着一位护士和一位大概4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扶着一位差不多15岁的少年出来,门口放着手术床,还没走到床边,少年腿一闪,站不稳,往手术床前倒;一看就是腿没有力气,看那少年气色,应该是新病不久,脸上的稚气和眼里的热情还未褪去;但是我知道,到这个住院部来住院的,应该病都不轻的;不知道未来,他还要遭多少罪,但愿他眼神里的热情如今天这样,永不消失。
今天的检查还算顺利,结束后,我们回房间休息,接下来是周末两天,静等周一到来,接受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