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备课的时候都会写上教学目标,但是上课的时候有没有把目标落实了呢?
有的课学生上完跟没上一个样,技能毫无长进,这样的课就是在浪费时间,增加学生的疲劳,还容易让学生养成松松垮垮的习惯,严重的还可能形成一种不良的道德品质——懒惰。
有的老师可能会叫屈,我确实是按照教学目标来组织教学的呀,但是去检测一下学生有没有达成目标,就知道这节课上的效果如何了。
我们往往会看到课堂热闹,以为学生都学会了,其实细分析就会发现,有时是老师把答案说出来了;有的看似答案是让学生说的,可是老师已经挖好了空,学生只能填这个答案,没有给学生开放的、思考的、探索的空间,老师强力把学生朝答案上引,比如老师会问,杞人忧天的故事,难道就没有积极意义吗?这样暗示性的问题,学生能力又提高了多少呢?
还有些课堂,仅仅是几个好学生在进行表演,其他的中等生和差生并没有学会,他们只是充当了这节课的观众,在看着老师和少数的几个好学生进行表演,他们在课堂上无所事事,难免会注意力不集中,长此以往,还会养成思维懒惰的习惯,这样的课不可取。
我们的课堂目标应该是让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我们面向的是所有学生,而不是极个别的好学生,不要把好学生会就等同于所有学生都会,并且我们的课堂是为了让学生能力得到提高,而不是一直在重复已经会的东西,或者是不会的东西还是不会。
课堂练习不要迷恋于集体作业的形式,不要造成一种一切顺利的表面现象,我们要进行充分的备课,准备几种不同难度的作业: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可以给他们多一些题目,让他们去挑战;对于程度差的学生,要敢于花时间让他们去独立钻研,老师可以在他们的知识空白点上给他们引导,但是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他们,只要他们能独立地钻研出一道题,不管花多少时间,都是值得的;甚至有的学生一节课解决不了一道题,也不要担心,可以下节课让他接着解决这道题。
我们的脑子就像肌肉一样,是需要时常进行锻炼的,如果不锻炼,就会萎缩无力,如果不思考,我们的智力就得不到发展。所以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事独立的脑力劳动,让他们在脑力劳动的获得感中培养自信,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所以在评课的时候,首先,看课的内容和组织形式是否围绕课堂目标来进行;其次,看学生们是不是都得到了能力的发展;最后,要谨防被部分学生会就以为是全体学生都会的假象所迷惑。
尤其是听公开课的时候,老师们为了追求课的流畅热闹,赢得大家好评,更是只找好学生来回答问题,其余的学生多是在凑数,这样的课效果很可能还不如那些推进困难的课。
课好不好,不在于外在的热闹,而在于内涵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