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嘎仙洞鲜卑旧墟石室
嘎仙洞位于本旗阿里河西北9公里。1980年7月在这里发现了鲜卑祖先长期居住的旧墟石室,确凿无疑地证实了这里是鲜卑民族的发祥地,距今1540多年。
鲜卑,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属东胡的一支。他们的祖先最初就居住在这个地区。后来南迁到黄河流域,于公元386年至531年建立了北魏,统一于黄河流域,从而使各民族人民加快了融合,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后来出现隋唐统一,形成光辉世界的盛唐文化高峰,创造了历史前提。
1980年7月30日,在嘎仙洞内发现了北魏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年)的石刻祝文。这是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派大臣李敞来这里祭祖时,刻在洞内古壁上的祝文。其内容与古代历史文献《魏书》记载的基本一致。
嘎仙洞南北长90多米,东西宽20多米,高20多米,与《魏书》所记载的石室规范相符。石刻祝文距洞口以内15米处的左侧石壁上,高与视平线相齐,竖行共19行,201字。汉字魏书隶意犹重,古朴雄健,苍然可辨。从魏书的演变上看,介于汉隶之后与魏碑之前,字体本身的特点足以证明其时代的真实性。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传出后,吸引许多中外知名人士、考古学家、史学家、旅游观光者来此观光游览。嘎仙洞已被国务院列为国家一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达尔滨湖——天然花园
达尔滨湖,位于毕拉河支流的阿木铁苏河下游,额莫尔图山的南麓。它座落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群山中间,呈椭圆形,方圆15公里。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2公里。湖深处有10米。
“达尔滨”,鄂伦春语,辽阔湖面之意。湖面四周环山,层峦叠嶂。黑石砬子、褐石砬子奇峰突兀,纹理斐然,还有红、黄、褐、绿等五颜六色的火焰石。
达尔滨湖是由古代的达尔滨山火山爆发,毕拉河、阿木铁苏河堵截而成。湖畔奇石嶙峋,在奇石块上披满鲜苔。在断裂的石缝里长满了花草。夏季水绿、鱼跃、鸟飞。湖的四周是浓密的原始森林,有樟子松、鱼鳞松、杉松、偃松;有桦树、柞树、嫣红树、榛柴棵子、山杏树、山丁子、丁香等几十种树木。湖旁山角下有霸王鞭、山芍药、水仙、百合、野玫瑰等多种鲜花。湖面四周还有粉红色、浅红色的水浮莲花、喇叭花、白色菱角花。湖面时而鱼跃。野鸡、鱼鹰、鸿雁、乌鸡、松鸡、啄木鸟、丹顶鹤、白天鹅盘旋于湖面、林间。
达尔滨湖是游人观光的好地方,被人们誉为林海中的“天然花园”。达尔滨湖保持着大自然原始生态的美貌,已列为自然保护区。
三、四方山天池
四方山位于鄂伦春自治旗诺敏镇西北30多公里,毕拉河以南,诺敏河以西的群山之山。海拔933米,号称“大兴安岭的巨魁”。山顶东西长500多米,南北宽300多米,由火山喷发形成方形。山顶平坦,树林茂密。山上有一个泉水和雨水汇积的天然湖泊“天池”。“天池”水色碧绿幽深,四周都是蜂窝状的礁石,是火山岩浆冷却后形成的高耸石壁,象一堵石筑成的墙。
站在四方山,极目远望,群山低首朝拜。为了准确及时观察火情,本旗利用这一山势,在山上建立了望火楼,可以随时发现方圆百里之遥的火情。自治旗护林防火指挥部的了望台就设在这里。人称大兴安岭的“眼睛”。
四方山不仅山水秀丽、幽静、易了望,而且也是旅游观光的美景佳境。
四、石门子峡谷
石门子位于诺敏河流域,风光独秀,姿态奇特,人称“小三峡”。沿达尔滨湖附近的诺敏河顺流而下,不远处就会看到河的两侧有两道刀切般的石壁,高达几十米,大有银流劈山山欲倒之势。水流湍急涌进石门,又咆哮蜂涌而出,夕阳浪花飞虹,光球闪烁。更为奇特的是在石门子下游不远处的河中央,挺立一樽石柱,当地人称之烟囱石。石柱劈水,激起浪花,如珍珠喷洒,荡起银白色雾气,大有世外仙境之妙。而今,正以它特有的风姿迎接着众多游客。
五、诺敏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位于诺敏河上游南侧,北部靠斯木科,东部与托扎敏乡、龙头为邻,以赛浪格古达山为界,南与诺敏镇接壤,西部与牙克石市乌尔旗汉林业局兴安农场,以古利牙山为界。总面积为148770公顷,是原始森林区。区内有诺敏河支流牛尔坑河从中间流过。南部边缘是温库吐河发源地,既有茂密的森林,又有美丽的草原及十几条小溪环绕着保护区。优越的自然环境,为野生动物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珍贵的野生动物受到国家和自治区的保护,木本和草本植物也很丰富。自然保护区又是天然的风景区,可供游人游览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