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画了几幅建筑风景速写,发在微博上,几乎每天都有人转发点赞。
微博上,建筑风景速写很受欢迎,可惜我画的不多,因为偏重画人物,更是因为建筑物太难画,对构图和比例以及空间透视都是考验,尤其是不懂建筑结构,画起来需要很大的耐心。
可是我又非常喜欢建筑风景,尤其喜欢古老建筑,老土屋和旧街巷,那种斑驳沧桑中带有的岁月感,承载着太多太久的故事,神秘幽邃,耐人寻味。
所以,我在大理度假的时候,最喜欢去古城寻旧巷子,并积累了很多素材,双廊古镇,龙尾关古街道,沙溪古镇,等等。
这几天重点画双廊和沙溪。
双廊太热闹,沙溪相对安静多了,是适合度假的好去处。
画沙溪古镇,禁不住回忆沙溪。
前年暑假我在沙溪古镇小住了几天。
沙溪在大理的剑川县,从大理坐两个半小时的车才能到剑川。从剑川下车,再坐小面包,沿着盘山道,一个弯接一个弯的盘绕,转了无数个弯(这对司机驾驶技术真是个挑战,平原地区司机恐怕真的不敢开)。弯弯绕绕的走了四十多分钟,从平地一层一层盘绕上升,一直升到山顶,周围的群山尽在眼底,接下来再一层一层盘绕下降,一直下降到一个小盆地,这就来到沙溪古镇。
我们住的客栈离镇的中心稍远一点,所以特别特别安静,安静的仿佛整个世界都在睡梦中。没有车马喧嚣,没有人声喧闹,静静的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安静,休闲,忘却身外的一切。
黄昏中逛到街中心,才发现游人其实也不少,只是跟大理古城相比,简直不能再少了。有很多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这么偏远的地方,居然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游客的脚步踏上这一大山深处的古镇的,安静的古镇估计以后会越来越不安静了。就这样还好吧 ,一旦开发过度了,商业化太浓,便失去了本色的魅力。
沙溪的月夜,月光澄澈,凉风习习,万籁俱寂,美好的让人感觉像在梦里。
白天去古镇走一走,发现古镇是那么小,小到一个上午可以转上几遍,每一遍都会遇到一个上一遍遇到的游人。比如一个穿白裙的年轻妈妈和她的娃娃;比如一个穿着条纹T恤背着单反的中年男子;比如三个一起边走边聊的中年男子;比如一对夫妻和他们的男娃女娃;比如几个画画的艺术生,走过他们身边的时候,他们正在调色画一棵古树,转一圈回来,还在画那棵古树,刚才的颜色,水痕似乎还未干透。
比起丽江和大理古城,这里商业气息还不浓,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它原本的古朴宁静,没有高大的建筑和喧嚣的人潮。适合在石板路上悠悠漫步,适合静静的发呆。只是一些旧房子变成小卖店,卖的工艺品还有的美食小吃,装饰的有点品味,多少有点大理古城的文艺气氛。
当然这里非常适合美术写生。村头巷尾,街道边,古庙中,小巷里,溪水边,树荫下,到处都是画画儿的。幼儿园的,小学生,高中生,大学生,随处可见写生的孩子,大孩子画水彩,小孩子画水粉。
吃早点时,邻座的三个小伙子,结果在一座古庙再次遇到,原来他们到古庙里写生去了!可见沙溪镇有多小,小到转来转去总会遇到同一个人。
逛累了,来到一家清真饭店,女老板推荐生吃鲜松茸蘸芥末,看看切成片的鲜松茸,不敢吃,就没点,点了一盘本地蔬菜,叫做“京水菜”?“井水菜”?不清楚,地方人说话几乎都听不懂。那天上午在街上见不少卖野生菌的,其中一种菌子有点眼熟,问卖菌的老太太,她说了几遍,可就是听不懂。再问另一个卖菌的老太太,依然还是听不懂。实在没办法百度一下,原来那种像扫把一样的菌子,它还就叫扫把菌。她们告诉我的名字就是扫把菌,可惜我怎么都听不懂!
补充一下,京水菜很好吃,我们这边没有,云南的食材太丰富,很多蔬菜我们都没见过。那顿饭吃的不错,我家先生喝了一杯雕梅酒,酒意上来,跟男老板吹牛吹了半个小时(这里吹牛是聊天的意思),打听了很多信息,得知沙溪镇开发旅游的时间,剑川以及沙溪镇的房价,学会辨认不少野生菌,打算第二天赶集去买几样。
第二天上午去赶了街(逢集),原以为沙溪的集市像大理的三月街一样热闹的,结果发现所谓的集,就是那么点地方,狭窄的老街两旁,比平时多了一些菜摊和买菜的人,这就是逢集了。
卖蔬菜水果的不多,卖菌子的不少,对菌子感兴趣的人不少,买的不如拍照的多。几个外国女子,围着菌子摊狂热的拍照,见一处拍一处。拍菌子,拍卖菌子的老太太。
逛了一圈,再次来到前天吃过的小吃摊,一人一碗凉面,一碗豌豆凉粉,地方风味,酸酸甜甜的非常好吃,连我家那位不爱吃零食的先生,连吃两碗,赞不绝口。
大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本地食材品质和味道都超级好,而本地食材用本地加工方法加工的美食,吃过一次就会回味无穷。
最后想起一件趣事。
在沙溪住了四天,回来的头天晚上,先生念念不忘那家清真饭店的雕梅酒和鲜松茸,想再去吃一次。
依然是女老板掌勺,男老板一个人坐在小饭桌边喝酒,面前几盘小菜,其中一盘就是鲜松茸片蘸芥末。男老板吃的很香,并给我们示范怎么吃,他让我们尝一尝。我们对生吃野生菌还是心有疑虑,终究不敢,只点了盘松茸炒腊肉。
几杯雕梅酒喝下去,先生酒意上来了,于是就很爱讲话,而那位男老板恰是健谈的人,两人再次海阔天空的吹起牛来。我不擅长跟陌生人说话,就在旁边听,时不时提醒先生别打扰人家。
聊天过程中,男老板突然说:“你们俩是教书的?”
我一下子愣了,心里很纳闷:他怎么知道我们是教书的?我们脸上写了吗?我们身上有标志吗?还是我们暴露职业习惯了?
我忍不住问先生:“你告诉他我们是教书的了”?
先生也一头雾水:“我没有啊!我一个字也没提啊!”
于是我问那个男老板:“你是怎么看出我们俩是教书的?你会看相吗?”
那老板也有点懵,愣了一会神,对先生说:“刚才你不是告诉我,你们是‘教书’的吗?”
“我没有啊!我跟你说我们是江苏的!”
“我就是说你们是‘教书(江苏)’的嘛!”
我们这才恍然大悟:他问的是你们俩是“江苏”的?但地方口音加上老板那半生不熟的普通话,“江苏的”就被听成了“教书”的,而我们恰好就是教书的,歪打正着,因此闹了个笑话。
暂以几个拙作和几幅随拍寄托对沙溪的回味吧。
有些地方去过一次就不想再去了,有些地方去过一次还想去,沙溪古镇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