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灯,房间骤暗
户外的夜灯透过窗帘撇进一丝光芒
时而呼啸而过的风与车声
我好像一次次在夹缝中谋求生存
又好像一次次在文字中寻求救赎
我们是失落的孩子,千疮百孔的翅膀承载不了我们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梦想;
我们是爱做梦的孩子,梦里有远方的爱人,梦里有慢慢模糊的故乡,梦里有那永远也擦不掉的黑板板书,和那个炎热吵闹的夏天……现如今啊,已度过了24个夏与冬,经历了24个新木发芽、绿叶泛黄的春与秋。
我们是乡村的青年,之所以不写“来自于”三个字,因为这三个字的本来就带着即将引出“偏见”的意思,我无数次在梦里梦见家乡变得山清水秀,变得富饶美丽,可实际上我的家乡处在黄土高原的山沟沟里,那里并没有水,并没有巍峨俊秀的山,它永远不会变成我梦见的那样,醒来梦终究会空。
于深夜时记下年轻所想,我们活的很累,但好像又很轻松,就像有些问题,有些事情,看着简单其实困难,看着困难其实容易,这一路上我们在不断地打磨自己的车胎,以便在这平平坦坦、四通八达的时代道路上行驶平稳,我们要掌握好自己的方向盘,以避免道路近在咫尺,却打滑偏离正途。
我承认我不想让自己长大,所以题目是一个24岁“大龄”孩子的小记,我觉得大多数人奋斗的目标就是为了圆一个童年的梦,不管这个梦里有多少内容,我们都统称它为“一个梦”,既然童年经历产出成年结果,所以将我们人生一世个人介绍为孩子顺理成章,这为第一个解释。第二个解释是源于我从小到大对自然的崇拜,我们都是自然的孩子,自然孕育了我们,她是我们的“妈妈”。
写到这里,突然让我想起我之前的一个观点:“我其实瞧不起人类”,“如果将世间万物分为三个等级,我将自然放在第一位,植物、动物放在第二位,人类放在第三位”,之所以这么排,是因为作为有智慧的物种:人类的人性太过于复杂,凡是有思维的、自醒的、不断进化的都应该放在最后一位,因为他们是地球自然万物的主宰者,排序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历史载体由他们创造,内容由他们书写,当然可以随时更改,总之太过于复杂的思维,不断辩证的思维,拥有之后就会不断痛苦。
我为什么不喜欢读书,读著作,因为我在思考我自己,思考我的的观点、思维目前并没有定性,或者说我并不清楚我想成为怎样的人,为什么要成为这样的人,成为这样的人有什么好处,中间需要经历哪些可控或者不可控的风险,唯世俗所拥护的“金钱、权利、势力”为目标?我为什么要以它们为目标?来实现个人价值?又或是实现社会价值?谁又注定我们生下来就是为了实现价值所活?人类的不断进化,难道就是不断屈服于科技、资本?我需要更多地时间去总结自己的观点,来形成自己大脑中“属于自己的著作”。引申自己之前所述的“书籍是个陷阱”来阐述我不喜欢读书的第二个观点,它由人为地编制成一个“陷阱”,需要它的人通通往下掉,却会因此失去自己难得的一份清醒。世俗在不断同化我们,来让我们创造“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