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囫囵吞枣地读完了张贤亮的《青春期》。今天得空又重新翻了一遍。
初识张贤亮,源于怀大宝时无聊看到老公书架上《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当时就感慨怎么能有这样一种直白不加修饰的叙述方式,你读起来就是痛快。巧合的是,再读张贤亮,又是我怀孕无聊之时。总体感觉,张贤亮的文章不是那种故事性较强,读起来能快速抓住精髓的文章,所以你需要慢慢去品。你可以通过他聊天式的语言去了解他的故事,继而了解那个时代。
01初读青春
到80年代初,我已活了五十多岁,才知道有“青春期”这个词。过去只知道有个词叫“青春”,第一次读到他的时候刚刚六岁,不懂得是什么意思。
作者六岁时,正值抗日战争。在“陪都”重庆,戴着一顶古典瓜皮帽的私塾先生,念着杜甫的诗歌:“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时,真正“涕泪满衣裳”起来。这里我们看到一个有着家国情怀的老先生,一个可爱的中国人。
试问今天有谁读到这些诗歌,会泪流满面?当然,对于作者而言,那时的他也是不懂的,不懂“青春”为何意,更不懂老先生为什么要“涕泪满衣裳”。
02青春期的萌动
然而那肉感知至今仍十分丰润、温暖而柔软,与阴森潮湿庄重形成强烈的对比。当它贴在我的身上,一下子就融进我的肉体,使我感到躯体内好像添加了更多的血和肉,某个部位立刻涌动和膨胀。
读到这段文字,你肯定以为作者要写什么“不可描述之事”了。实际上,只是一个小姐姐带着五、️六岁的小弟弟玩捉迷藏,两人躲在一个橱柜里。她拉着他钻进橱柜,顺手把门一带,整个世界只有她和他。
作为一个母亲,很多时候我也好奇我8岁的儿子怎么和他的小伙伴相处。有一个小伙伴会经常说这个是他的女朋友,那个是他的女朋友,惹得我们这些家长哈哈大笑。但实际上,在孩童的世界,那是多么简单而又美好!谁跟我玩得来谁就是我的女朋友,我就愿意与她分享我的好东西。
我们很难去记住自己孩童时代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很多自己小时候的糗事只是经由大人提起来。什么你特别黏你表哥不肯回家啊,看一个小朋友有漂亮裙子你也要啊之类的。那个时候没有过多去想为什么,或者会造成什么影响,只有高兴与不高兴。
03中学的爱慕
我从没有与她有过肌肤上的接触,所以她的模样直到今天在我眼前仍然十分清晰。尤其是她耳朵后沿着发际而下那一曲弧形的脖子,由于发辫被紧束着而好像故意要显露出来一样分外清明。那是一片迷人的三角区,笔直的斜边是洗得褪色的衣领。
作者到了中学,对一个女同学产生了爱慕之心,尤其对其耳后、脖子、衣领构成的三角区神往痴迷。为了引起女同学注意,把雨伞当降落伞,撑着从三楼跳到一楼。摔断腿躺在家里还总惦记着学校。
读到这,一个痴情却有点傻帽的小男生形象浮现在我的眼前。时代在改变,人们的穿着会改变,学校教学条件也在进步,为了吸引女同学注意的各种“英雄行为”却从未间断。我有很多学生,会为了某个女生打架,会认为吸烟很酷,会公然挑衅老师。若干年后当他们回忆起这些行为,对自己的评价都是:好笑。
每个人的中学时代可能都有过这样一段朦朦胧胧的感情,有的公然表白,有的藏于心底。公开的早恋也好暗恋也罢,每天能看见他/她,和他/她在一起,那就是最幸福的事了。明知道可能会耽误学习,却还是会赴汤蹈火。不管怎样,青春期总要经历一些青春的事吧?
21天读书挑战营 第二期《与书有约》: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