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办公室不足50平米,办公设备简陋,员工不足5人的小企业如何战胜一个办公室上千平米,办公设备一流,员工超过上百人的大企业?
这就得提到战争中使用到的“不对称打法”。简单说来就是不正面硬拼,而是寻找你的弱点来攻破。
任何大的企业都不可能完美无瑕,任何行业壁垒也都不会坚不可摧。柯达、诺基亚、雷曼兄弟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大公司轰然倒下,不正说明了任何大的企业都是有弱点的?
既然有弱点,就可以被利用。中国股市里不知多少庄家利用股民的心理弱点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韭菜收割”。
而小企业要想战争大企业,或者说小企业要想在各个大企业的影响下存活,就要利用大企业的弱点。
首先,不要盲目跟从大企业的脚步和大企业制定的规则。身边有一些已经有些小成的老板总想让自己的企业去学大企业的管理,去学大企业的文化,并且希望自己的员工都能像大企业那样做事。可实际情况是,不仅这些员工无法真正学到大企业的精髓,而且自己的企业还被搞得一团糟。就像智能手机推出的时候,你拿给你的父母,只要此前用惯了按键机的,都无法弄懂智能机。
习惯是其中一个因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素质。为什么年轻人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而年长的人不行?因为年轻人普遍接受教育的程度要高,所以接受新鲜事物也比较快。就像你面前有一个大学生和一个高中生,你拿出微积分出来,大多数高中生肯定是云里雾里的,可大部分理工科大学生定然是一看就会的。这就是素质的区别。
素质的区别也体现在待遇上。一般情况下,小企业很难开出高额报酬吸纳人才,就如我上篇文章里提到的后勤保障。人才之所以会源源不断地涌入大企业,就是因为大企业的后勤保障强。
因此,小企业要通过效率和文化去与大企业拼,必然会走向败局。而要想取胜,就要看到大企业的弱点,找到大企业没有看到的点或无法改进的点。
例如京东,就是因为找到了阿里巴巴假货多的短板,从电子产品切入,逐步占领自己的一片市场。再如小米就是因为找到智能手机价格高的弱点,从低价高性能手机入手,淘汰掉一个又一个的对手。又如OfO看到滴滴在1公里内出行的软肋,从校园自行车开始,渐渐占领1公里出行的市场。
其次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快速创新迭代。只有抛弃掉大公司的套路,走出自己的套路才能避免陷入到大企业给你挖的坑里。要知道,大企业之所以发展成大企业,正是因为由小做大的。既然他走过这条路,他就知道这条路上的坑在哪。若是你一味的想跟着大企业的脚步走,势必会掉进那个坑里,而这时,大企业要想吞掉你,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甚至于连吞你的欲望都没有,因为他知道你必败无疑。
创新不仅仅指技术上的创新,还有管理制度上的创新。例如小米的扁平化管理就是制度上的创新之一。
目标市场的划定也是创新的方式之一。在人员素质普遍比大企业差的情况下,通过发挥人员的独特优势,切分市场,不盯住大企业的市场,而是盯住大企业忽略的市场,就有可能突破大企业的围剿。例如从传统房地产商向旅游地产商转变,从网吧向网咖的转变,从微商向代购的转变等等。
最后就是要清楚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特色。其实中国的精英是最厉害的,尤其是“中国特色”这个概念,更是惊世骇俗。小企业更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而且要把这个特色发挥到极致。
如果你的企业是针对农村市场,那你的员工未必需要名校毕业的学生,也许当地的初中毕业生就够了。尤其对于在农村市场做业务的员工来说,与当地村民的良好沟通能力就是他的独特之处,这是再高素质的人才都无法具备的,因为这个员工拥有一个潜在的优势,就是他熟悉当地村民的习性并且能引导他们。这便是“特色”。
因此,你的员工未必一定需要“高大上”,“接地气”反而更适合一些小企业。
总结一下,找到大企业的弱点、做好自己企业的创新迭代、发挥自身“特色”,就是与大企业对抗的“不对称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