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母亲的心会知晓她的孩子需要什么,母亲也会去满足孩子的需求。但如果她是在一本书中读到的人们应该去怎么做,她就会做错。
我们赞同孩子如他所是,正正好好,如他所是,同时也赞同他特殊的天命。它和母亲所想的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命。
属于社会的东西是必须要教授的。舒适的生活不是全然的生活,全然的生活不止于此。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必须为孩子设置界限,让他们可以在界限处磨炼自己并成熟起来。
正是要通过父母的克制并让这些期待落空,他们才是在帮助孩子从依赖中解放出来,并一步步自己承担起生活的责任。
如何教育孩子?
海灵格告诉我们,首先要遵从母亲的本心,而不是书里、他人告诉你的应该。因为妈妈爱孩子的心会告诉你如何做是对的。这句话指导了我周末的一个选择,也一直指导着我对女儿的教育,但还是不时的因为内心与书里的不符而纠结。然后要全然接受孩子,如其所是,她有自己的天命,不按我的期待而行是正常的。再次要教授孩子在社会中生活必需的规则,并设置界限,温和而坚定的执行界限,不可动摇。如此,才能让孩子离巢,开始她的人生。”剩下的我自己来“”我给你们安宁“。
问题孩子也是好孩子
我们与其带着担忧去看待这样一个孩子,并尝试去改变他——这样并不会有帮助,因为更大的力量在运行着——不如和这个孩子一起看向这个我们所属的场域,直至我们能够在孩子的引导下看到被排除在外的人等待的地方。他在等着我们看到他,并将他接回到我们的系统中、我们的心中、我们的家族中。
调皮捣蛋的孩子,多是被指责,但可知道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吗?只是因为他爱着一个我们不知道的亲人。我们在家族系统里,人与人之间都有共振,当有人被排除、被遗忘,孩子就会用自己的问题、疾病来引起家里人的注意,去看到这个人。今天的学习内容里的排列,攻击性的男孩是因为妈妈看向了远处,那儿有她妈妈死去的爱人,当爱人被看到,妈妈好了,孩子也好了。冥想也可以做到,在想像里,看到小时候不被接受的自己,看向自己看到的地方,并引导父母去看见。而如果孩子有问题,是不是也可以在冥想里看见他正在看的人?《非暴力沟通》里说‘在抱怨里看到对方的需要“,今天的学习让我明白了”在问题里看到爱“。
乱伦
通常情况下这里有两个犯错的人。父女乱伦的情况几乎都牵扯到母亲。
女儿必须对父亲说:“我愿意为我的母亲这样做。”然后她必须对她的母亲说:“我愿意为你这样做。”在这一刻,被隐藏的动态被暴露在光下。然后母亲要对女儿说:“对不起。”然后父亲对女儿说:“对不起,现在我退出。”然后女儿也可以退出。她的爱就变得明明白白了。
这个章节很沉重,一个女孩面对如此情况,内心得多痛苦?而这事的始作俑都居然有自己的妈妈,想想都心寒!妈妈能量不足,面对更强大的丈夫,她居然拉上了自己的女儿,是系统平衡的需要,但人性没法接受。女儿为此忍辱,是出于对妈妈的爱,这份爱妈妈必须要说”对不起“,这个对不起要比父亲或养父的对不起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