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总算胖了起来

(原创作品)

图片发自简书App


前天是冬至,我和张先生白天外出采购日用品了,本来打算晚上回家把家里冰箱里冷冻的饺子下了吃,想到冬至是个比较大的节日,张先生问我,你愿意包饺子的话,咱就包新的吃。

你想吃新的,我当然愿意包呀,每次张先生有吃的需求,我都满口答应。

我们决定包三鲜饺子,然后我们拎着买的日用品,去菜市场买了一些纯瘦肉,韭菜和饺子皮。

回家后,张先生让我从冰箱的冷冻层找出上周包鲅鱼饺子剩的肥肉丁放在盆里化开,并说包饺子不能纯瘦肉,加适量的肥肉才好吃。

等着化好了,我把肥肉丁加入瘦肉丁时,说这样吃,会不会变胖呀?

你们城里人从小没吃过肥肉,也没吃过肥肉靠的猪大油吧?我们从小吃肥肉靠的猪大油长大的,肥肉和猪大油对我们来说,都是好东西呀。

我们一直跟着我妈去食堂打饭吃,我上三年级我妈才开始学着做饭,再说那时候是拿着粮油本去粮油店打花生油呀,大米,面粉什么的……

天那,你们还去打花生油,大米,你知道我们小时候是看不到大米的,想吃大米,就要去黑市上用小麦兑,家里人要第一天大清早出发,到很远的地方去偷偷的兑,第二天才能回来,还要偷偷的不能让人看见。

再说面粉,我们小时候很少见到白面的,都是吃片片和地瓜,就是过年吃饺子,也是小孩才能吃上白面饺子,大人吃黑面饺子,我们过年吃的饽饽,都是白皮黑面的,要跟高的手艺才能做得出来,你见过这种饽饽麽?

我也去过农村老家的,不记得见过这种饽饽,不过我姑姑家包过地瓜面饺子,我吵着要吃,我姑姑要我吃白面的,其实我很想吃地瓜面的。

那时候感觉吃的最好的饭菜就是上初中我生病住院,可以吃医院食堂的饭菜,感觉特好吃,那时在古镇都中学读书,吃的饭菜一点油水没有,虽然我住院没人陪,一个人打吊瓶,自己上厕所拿着吊瓶,那时厕所还是露天的,最后出院我都恋恋不舍,因为又要回学校吃那些没滋味的饭菜了。

后来在大学里,学校食堂的大厨做饭特好吃,可以吃大排等各种美食,一块大排3毛钱,简直是美味的享受,后来家里有段时间把生活费突然给减半了,生活一下子难熬了,我就买三个小包子吃一天,到了月底更紧张,实在饿了就猛喝白开水 ,青春期的我总是饿,总是吃不饱……

我记得上中学和大学的张先生瘦的像一道闪电,我们结婚后,张先生才慢慢胖了起来,当他从2.3尺的腰过渡到2.5尺再到2.7尺,我经常提醒他,有些胖了,而每次张先生都说,一直盼着自己胖起来,我总算胖起来了……

20年前一直不明白张先生为什么喜欢自己胖起来,等20多年后的今天才蓦然明白,原来当年瘦弱的他是一直吃不饱的……

我一边包着饺子,一边继续听张先生关于胖的话题……

我是去越南那几年胖起来到现在,再也瘦不下去了,越南的饮食太不适和我了,越南人吃米粉,青菜很少,我又不爱吃,实在没办法 ,我只好去吃类似肯德基的炸鸡,才能吃饱了 ……

我想起张先生带着两位国内公司的助手,去越南胡志明市,两个月就招了当地员工50余人,租了几层办公楼,开起了国内公司的分公司,公司开业那天,当地的海关关长,胡志明市的市长,都被张先生邀请到了,越南人工作也很敬业,也比较好管理,公司运营得红红火火,而国内的总公司却遭遇了亚洲金融危机,上了焦点访谈,被海南航空收购,他带着公司副总回国内开会,无法接受辛苦经营的公司要关掉的变局,和海南来的高管一起喝酒后,回家倒在客厅里恸哭,然后回胡志明解散了分公司,那时的张先生的腰围就突破了2.7尺,直冲到2.85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没瘦下来。

再后来,张先生回到当年上大学的这座城市工作,我也几年后跟随而来,从去年开始,每天晚上吃完晚饭和张先生从北外滩走到外滩,有时候坐轮渡到浦东,每天我们都称一下体重,后来发展到一天四次,早晨起床称一次,吃完饭称一次,晚上吃完饭称一次,散步回来后称一次。

张先生查了下,馒头和大米是最容易致胖的,他从网上买了玉米面,让我学着做片片吃,他小时候最不爱吃的东西,现在成了瘦身的良药,就这样,吃着片片,张先生从越南回来一直高居不下的体重减了五公斤……

和张先生聊着天,回忆着往事,美味的三鲜饺子也出锅吃上了,吃完后,张先生有些懊悔的说,你包的饺子太好吃了,我又吃多了,他拖出体重秤,站了上去,81公斤,太高了,太高了,我安慰他,晚上体重最沉,明天早晨肯定恢复到80公斤……

看来张先生想瘦到75公斤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跨越千山万水 孤单入不得眼帘 信手折来花香嗅 风急骤 轻舞袖 遥望满天星斗不由双眉皱 碎碎念 轻轻盼 沧海明...
    黄小邪师傅阅读 1,157评论 0 2
  • 今天,跟随老师一起学习了民间故事《神笔马良》第一讲,对民间故事的特点进行了梳理与总结: 一、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是...
    爱笑的燕子老师阅读 4,997评论 1 2
  • 今天来到第五章,本章介绍的很多观点和《微习惯》一书有相似之处。 1.“不要问‘该往哪走’,只要回答‘想往哪走’。自...
    风过耳不行吗阅读 2,45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