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又称十一、国庆节、国庆日、中国国庆节、国庆黄金周。中央人民政府宣布自1950年起,以每年的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日子,即国庆日。
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是国家的一种象征,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国庆节是一种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承载了反映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具有显示国家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是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
风俗 1.放假 在1999年起国庆节就是我国的“黄金周”假期。国庆的法定休假时间为3天,再将前后两个周末调整为一起休假共计7天;中国大陆海外机构及企业则为3-7日;澳门特别行政区为2日,香港特别行政区为1日。
2、阅兵 在1950年至1959年期间,每一年的国庆日都会举办大型的庆典活动,而在这期间当然也少不了我们的阅兵式,到后年由于奉行了勤俭建国于是改变成为“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每一次的阅兵式都有着进步,代表着我国的军事实力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