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嘉靖四十五年说起,这一年,对于嘉靖皇帝朱厚熜来说,是一个糟糕的年份,东南沿海的倭患愈演愈烈,北面的鞑靼人也来凑热闹。在军事上,曾经横扫成吉思汗子孙的大明铁骑,创造了几万人马被数十日本浪人击退的军史奇迹,国家的衰败,己肉眼可见,但嘉靖皇帝仍然把权力的接力棒稳当当的交给了儿子朱载垕,嘉靖这个年号,是明朝使用第二长的年号,而第一则是万历一他的孙子,连续二十八年不上朝的朱翊钧。
忽略没有什么历史存在感的隆庆和天启二帝,把嘉靖,万历,崇祯连成一线,就会发现,这三位皇帝的命运空前相似,嘉靖上台时,老臣杨廷和独揽大权,万历上台时,世人只知首辅张居正而不知有皇帝,崇祯上台时,宦官魏忠贤门生满布朝堂,号称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嘉靖后期,南倭北虏,战事不断,万历后期,西北、西南和朝鲜更是兵连祸结,但两者都得以善终,唯独崇祯亡国,自缢于煤山之上。相同的开局,相同的筹码,最终结果迥异,不由令人深思。
世人云,明之亡,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实为谬论,在我看来,明之亡,不亡于万历,恰亡于崇祯,嘉靖万历与崇祯的区别在于,前二者是老谋深算的政客,而崇祯是一个一无所知的愤青,在历史上,这样看似开明大义的君王,恰恰是亡国的罪魁祸首,崇祯之于明朝,正如王莽之于汉朝,他们用自己的天真,断送了国家的前途。
嘉靖在位初期,对杨廷和言听计从,甚至于此人以“为人后者为人子”的理由强迫其改父为叔的妄论都予以采纳,原因就是嘉靖清楚,皇帝只是个封号,皇位只是把座椅,真正的权力在于勾连壁结的朝堂之中,不能掌握朝堂的大臣,皇帝也会有名无实。当时的朝堂,三朝元老杨廷和说了算,杨可以立他,同样可以废他。嘉靖初出茅庐,不可与之抗衡,所以选择了退让三年,培养了自己的亲信张璁,随后趁杨延和年迈体衰之际,借用张璁之手将其赶出了朝堂。纵观嘉靖在位期间,首辅换了又换,杨廷和,张璁,夏言,严嵩,徐阶哪个都不是省心的主儿,但嘉靖总能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当用则用,不用则弃,权力始终在自己手中。
再看万历,受制于张居正首辅和帝师之位的双重压迫,万历上位初期,几近于无所作为,并对张居正信任的无以复加,甚至于放弃了“夺情”(张父死,按制张必须回家守孝三年)这个大好的机会,为的就是利用老虎打旽的心理,省时度势,暗中培养亲信,待张撒手人寰,便立刻改弦更张,独揽大权,此后二十八年不上朝,朝堂却井然有序,对外战事连战连捷,比起嘉靖,更是好手段。
嘉靖万历先前对于杨张二人的纵容,不仅是迫于无奈,更是因为他们深知,在自己沒有能力掌控朝局的情况下,冒然改换门庭,会引发权力的真空,这比杨张二人独霸朝堂更为可怕。
如此道理,崇祯不懂,就连木匠皇帝朱由校都在自己临终前专门嘱咐他,魏忠贤此人“恪谨忠贞,可计大事”。意思是要他不要过于急切的除掉魏忠贤,但是崇祯听不懂这句话的本意,他一上来便轻信东林党之徒,分秒必争的除掉了魏忠贤,在国家内忧外患之际,引发了朝堂上的大地震,随后又任由东林党人一家独大,朝局失去了制衡,开始像失控的方向发展。
崇祯不明白,东林党人与魏忠贤的争斗,不仅仅是权力之争,更是税制之争,东林党人多出于江南氏族,其族皆有商贾之利,而江南之地,一向是朝庭的赋税重地,明之财政,十之八九出于此,东林党人反对魏忠贤集团横征暴敛的背后,是希望自己的家族能够在商贾之利中多分一杯羹,绝非为天下计。崇祯在天灾不断,西北之地颗粒无收的情况下免除了江南的重税,表面上笼络了人心,实则是食股而肥,必将招致国家财政的崩盘。李自成起义之后,崇祯多次号召天下勤王,但应者无几,其根本原因,就是所有人都明白明朝的财政已是山穷水尽,一分钱都拿不出来,故而作壁上观,民祸愈演愈烈,以至于甲申囯难。在这点上,嘉靖和万历看得比崇祯清楚的多,嘉靖在位期间,自担“财政大臣”,对大明年赋多少,开销多少,必将亲自过问,大明朝有多少家底,嘉靖如数家珍,南倭北虏那么多年,朝中何时缺过钱?军响几次断过供?万历当政时期,把铁矿盐泽之利,尽归己有,无论外界如何漫骂,皆不撒手,因为他明白,生死之际,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大臣是靠不住的,他存住了钱,也就留住了人,留住了人,也就保住了国,所谓士人肩扛天下事,那是在锦上添花之时,真到了国破家亡的时候,天下事就只会是朱家事,换了门庭,他们照样是大臣,但朱门却无法自处,这一点,崇桢看不透,他的政治观太过理想,太过单纯,如同关在城堡里的公主一样,总幻想危急时刻,会有骑士来救他。
崇桢的一生,是悲情的一生,客观的说,他有着传统儒家文化中“圣王”的不少闪光点,比如嫉恶如仇(杀魏忠贤,铲除阉党),爱民如子(吊死之后自书,天下罪皆咎其一人,勿伤百姓),勤俭节约(衣服破了舍不得换,三餐多为寡淡之食),但又有权谋之术中的一切缺点,他表面上从善如流,但又天性多疑,对大臣并不放心,导致袁崇焕被处死,洪承畴投敌,手下能臣皆不能善终,朝中离心离德,就连他的老丈人最后都不愿支持他,拒绝为勤王捐款。兵燹之灾终结了明朝,但并不是明朝灭亡的主因,崇祯祖上的嘉靖万历二帝,皆能在关键时刻用人不疑。嘉靖重用胡宗宪,万历重用李如松,皆有非议,但两人皆能对弹劾之折留中不发,视而不见,崇祯与之相比,缺的是胸怀和魄力,自然也不能像二者一样获取胜利。
崇祯死时,身旁仅有一个太监相随,世态炎凉,人间冷暖尝尽的他在遗书中写道:“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勿伤百姓一人。”
至死,他都没整明白,一个当权者应该做的是什么,引得后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