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有多少时间陪伴孩子成长?
宇润城小宇
为人父母,在这喧哗社会里,存在着因人而异的陪伴,我们每天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真正有效陪伴孩子的时间就更少了,也许就一小时,一小时会陪孩子看看电视、看看书,讲讲故事,做做手工,学一首儿歌,等等。只要是沉浸其中,一小时的时间会过的很快,也许还没有尽兴,就该睡觉了。陪伴的方式也同样是各式各样,这就是取决于父母的出发点。因为同样的时间你也可以看着手机,因为时间是公平的。而你最终得到的和失去的就是区别。
那么我们来大致计算一下我们真正与孩子相处陪伴的时间,因为每个个体存在差异,所以真正有效陪孩子的时间或许会比实际中的更加少。
从孩子出生后到孩子三岁上幼儿园前,是我们每天陪伴孩子时间最多的时期。我们会给孩子精心的照顾,陪着孩子玩耍,所以除了孩子睡觉的时间,若无人分担,我们每天最多需要陪伴孩子10个小时。
10X365X3=10950小时。
在这段时间里确实可以留下很多美好和快乐。也是最短,但是陪伴时间最多的三年。如果你已经错过第一阶段那么你剩下陪孩子的时间还有:8400小时,相当于还有350天。
上了幼儿园,从早上8点到晚上5点,孩子都不会在我们身边。每天真正在陪孩子的时间不会超过2小时。节假日即便相处的时间会多一些,也不会超出太多,大概也只会比平时多相处2小时。这样算下来,孩子从3岁到6岁,我们会陪伴孩子2X365X3=2190小时,补上每年110天假期多陪孩子2小时的时间。
2190+110X2X3=2850小时
如果你已经错过第一、二阶段那么你剩下陪孩子的时间还有:5550小时,相当于还有231.25天。
等孩子上了小学,孩子除了白天要在学校学习,晚上回家后还需要做作业,这时即使我们愿意陪孩子,每天最多也只能相处一个小时,节假日能比平时多相处2小时。那么小学6年。
1X365X6+110X2X6=2190+1320=3510小时。
如果你已经错过第一、二、三阶段那么你剩下陪孩子的时间还有:2040小时,相当于还有85天。
等孩子上了初中,高中,孩子平时要住校学习,节假日虽然可以回家,但还有很重的学习任务,这时我们想去陪孩子,也不过是节假日里相处2小时。那么中学6年。
110X2X6=1320小时。
如果你已经错过第一、二、三、四阶段那么你剩下陪孩子的时间还有:720小时,相当于还有30天。
等孩子上了大学,只有寒假暑假才会回家,甚至还会因为去打工、实习等不回家,并且常常呆在家里也是一个人独处,如果算一年能相处40天,一天相处2小时。
40X2X4=320小时。
如果你已经错过第一、二、三、四、五阶段那么你剩下陪孩子的时间还有:400小时,相当于还有16.6天。
等孩子参加了工作,就只有法定长假才可能回家,但这时孩子已然长大,回家的愿望已经淡然,春节能回家看一看就已经很不错了,有时甚至不是每年都回家,这样算下来,在我们等孩子成人后的余生40年里,我们能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恐怕只有40X5X2=400小时。
我们常常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有太多的时间里,父母却缺席了孩子的陪伴成长历程。大多数的父母,因着工作忙碌的缘由,或者工作是为了孩子生活的更好为由,而没有时间带着孩子看花,看海,看日出。有个故事中说的一个工作非常忙碌的爸爸,在儿童节这一天,突然收到自己孩子给他的二百元,想要买爸爸1小时的陪伴时间。在孩子们的心中,美好的生活不是房子,车子和票子,而是有你相伴,度过每一个春暖花开。所以陪伴成长是最好的教育。
我们不能以大人世界中成功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如何学习成长,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以朋友的身份相伴相惜,与孩子共同成长,才是最美的陪伴。
面对这少之又少的时间和倒计时,不知道读者有什么感想?可以试着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你做好了哪些?你对自己不满意的有哪些?写出来以后,然后按自己的要求方向目标去努力,每天前进一点。
每天只需要多出一点点的努力,365天之后将积累成巨大的力量。相反、每天稍稍的偷下懒,365天后将会失去很多。做事要:1.01,起床时间:1.01,吃饭速度:1.01,走路速度:1.01,读书量:1.01等等。这其中的本意就是让自己对自己有要求有追求,通过每天多做一点点,就会不断的超越过去的自己。这就是量化,给自己动力。超越自己。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就像我们要求孩子不能有什么坏习惯,那么我们家长肯定不会有相应的习惯,因为这就是榜样。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当看到孩子的一举一动时,是否你会看到自己?在陪伴中,我们家长先给自己一些要求,是否我们可以达到?
在现实社会中,又有多少父母一手举着手机刷抖音玩游戏,然后一嘴喊着囔囔着让孩子看书写作业?你可否换个角度想一下,如果是你在写作业你可以静心下来写作业吗?我陈述的是一个事实,也是对自己的反思。
陪伴中,我们家长要真正的放下手机,切身的去与孩子互动,哪怕是只有短短的5分钟10分钟,每天积累一点点。这就是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的表现。你不是不可以,你可以的,你只是想不想?所以在你认为是芝麻粒小的事时,你的生活就是这些芝麻粒堆积而成的,所以请你端正和重视自己对待孩子对待陪伴的态度。
父母都要鼓励孩子,只要是正确的事情,同时要给孩子定规矩。立了规矩以后,父母一定不能随便更改,更改就会出现问题。孩子是复印件,父母是原件,家庭是复印机。
陪伴贵在用心,而不是在场,所以在此呼吁作为父母的我们,陪伴孩子时,要一心一意,给孩子以最好的专注力。也许孩子的未来我们无法设定,甚至不能一直陪伴,但至少我们能做到是努力守护孩子当下的快乐和幸福,陪伴他一起成长,不要做个假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