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建设的号召,促进乡村农业可持续发展,7月20日,山东理工大学生命与医药学院硅小蒜科技助农团前往淄博市高青县蓑衣樊村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此次走访调研活动意在深入了解蓑衣樊村农业模式,更好的为当地农产种植业贡献力量。
蓑衣樊村位于淄博市高青县东部,北临黄河,南临大芦湖,三面环水,湿地面积万余亩,是典型的黄河湿地风貌。不仅有丰富的水资源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条件,当地气候适宜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且通过“引黄济淄”工程,黄河水在沉沙池沉清后送到当地,更是进一步改善了灌溉条件
成员通过村内建设了解到,近几年来,蓑衣樊人在国家富民政策的引导下,围绕“黄河风情、湿地风貌、生态庄园、湖畔特色”的生态建村发展思路,积极保护湿地生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村民们的这些不竭努力,均为当地农业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助农团成员深入村中,与村民们积极交流当地农情。成员们了解到,蓑衣樊村原土地以盐碱地为主,而水稻对盐碱地有较好的适应性,所以水稻一度成为蓑衣樊村的主要农作物,在村内进行大面积种植,以进行农产与销售。这种以水稻为主流的种植模式,对内既能保证村民们自给自足,同时对外也可销售为村民们带来可观收入。
通过与当地村民深入交流,助农团成员们还得知,除去主要农作物水稻外,村民们还根据市场行业需求与当地优越种植条件进行了其他行业种植,如荷花这类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向日葵这类油料作物、苇蒲草类这种经济作物等。
走访过程中,助农团成员遇见并采访了一位经营民宿的村民。通过采访这位经营者,助农团了解到,当地村民们积极发挥自己的智慧,依托于蓑衣樊村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与政府配合,打造出了一条现代农业、生态渔业、观光旅游、度假修养等多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链。这种融合发展模式不仅提升了农业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成员们在走访村中时,受村民邀请前去参观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手工制造产业—苇蒲草编的制作过程。通过现场观摩与学习,助农团成员直观感受到当地村民的辛勤劳作与心灵手巧。同时,具有智慧的蓑衣樊村村民们在旅游项目、民宿风格、旅游产品中均融入了“黄河水乡”元素和极具特色的乡土文化元素,使得苇蒲草编、粗布纺织、灯笼轧制等手工制造产业迅速发展。这些文化元素的融入不仅丰富了旅游项目的内涵和吸引力,还带动了地方传统特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更也为农产行业的发展带来鲜活生命力。
在野田头的小径上,听着热心村民的介绍与引路,助农团详尽得知了当地旅游业发展迅猛且富有生命力的一大原因:蓑衣樊村位于大芦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中心,湿地面积万余亩。天然地理条件优势为蓑衣樊村打造出了最为著名且最具代表性的的景点。
助农团成员泛舟湖上,亲临村域内的湿地景观,映入眼帘的即是原生态的蒲苇满地、荷叶连天,一片诗意的画面。听着陪同乘船村民的介绍,助农团对于当地生态发展行业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蓑衣樊村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将原有稻田、池塘进行优化整合,在保留当地独特的湿地风貌的同时,又发展了立体种养产业,这类产业的推出,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价值,更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推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随着在村内进行的多方走访,助农团成员们更是深刻体会到当地有关农业建设与绿色农业等号召的深入人心。除去村中各处鲜明建设上的体现,即使是脚下的排水井盖上都绘制着相关图示,无不展露出乡村建设的积极风尚。
经过本次在蓑衣樊村实地调研走访,助农团成员对于蓑衣樊村的农业种植、生产与经营模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为未来投产使用产品,改善农作物种植、产出与经营模式提供有力保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助农团成员能够继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实践经验,以饱满的热情矢志不渝投身于农情改造,为推动乡村振兴与绿色农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