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的时代,需要逻辑的思考!
今天,我们来探讨下“逻辑思维”。
文章概览:
举例:生活中的错误思维
探讨:如何建立逻辑思维
分析:金字塔原理
文末有个【小调查】,需要你帮助 (づ ̄3 ̄)づ
全文建议学习时长7mins
从小老师或者父母亲总是这样教导我们:“行为处事要讲究逻辑感,碰上问题别跟浆糊似的,不经脑子去做事儿。”
这时候我和你的反应是一样的,哈哈!(✿◡‿◡)
道理都懂,然并卵!
真正做起事情来就会和拆毛线球一样,东拆几根线,西掰几根线,完全按照自己喜好去拆,最后结果可想而知——变身乱糟糟的毛线球!O__O "…
正确的拆线方法是讲毛线按照轮廓一圈一圈地绕出来就好了。
这就好比我们碰到复杂事情时,首先应将整个事情分解开来,找出前因后果,一步一步地解决。
如何正确树立【逻辑思维】呢?
我们来举个栗子:
临近年底,某公司想给他们的高级客户送些礼物回馈他们的支持,由大Boss委派市场部的两个经理(老王和老六)执行,然后在会议室进行商讨,出现了下面的情景:
老王:这些高级客户每年在我们公司消费的都是高档品,提升了我们的整体销量,为了表示我们公司对他们的感谢,可以送他们每人一部Iphone7,这也显得公司的对他们的重视!
老六:我说老王,人手一部苹果,这未免成本忒高了吧!一样是送礼为什么不送点经济点的东西呢?比如礼盒什么的也OK啊!客户在乎的是心意,又不介意礼物的贵不贵!而且这样送礼能提公司省下一笔经费!
此时,站在隔壁的老王听了不开心了:“高级客户当然需要享受高级待遇,送华为不会显得掉价儿吗?再说了,我们把他们哄开心了,他们会每年在公司给我们消费,变成忠实VIP岂不更好!”
“唉,我说老王,你存心跟我抬杠是不是!送什么不是送啊,我们要彰显心意,礼轻情意重!”老六不理隔壁老王,并向他翻了个白眼。
你一嘴我一句的2小时都过去了,还没想出个解决方案来——这就是一群普通人陷入了具体的细节问题纠缠不清。
路过的大Boss看不下去了!!!进去停止了争论,并进行一个结构化、系统化的梳理:“现在让我们停止细节争论,分析一下这次方案的情况:
1、礼品赠送的目的
本次礼品赠送的目的是维护客户关系,让客户在对我们的产品产生长期需求,建立友好关系。
2、礼品赠送的原则
* 重要度排序
越是重要的客户,我们允许的礼品金额越大。重要度的排序包括三个方面:客户资产实力、客户往期购买金额、客户往期带来的转介绍客户。将此三个方面综合评价,我们要有一个清晰的重要度排序。
老王过来,把我们所有客户的相关资料表格打印出来,人手发一份。
* 符合客户特性
理论上,越贵的礼品客户就越喜欢,但是也有部分客户有特殊的喜好,可能跟价格没有关系,比如,王经理有个大客户特别喜欢喝茶,张经理有个客户爱看音乐会的。诸如此类的特性喜好,请每位客户经理在自己礼品申请单上标注出来。
* 总金额限制
本期活动的预算是10万以内,不得超出。如果总金额超出,则优先考虑重要客户的需求,其他需求适当压缩。
3、本次活动人员安排
所有客户经理负责自己的特有客户维护,无归属的自然增长客户,平摊到每个客户经理身上,目前测算大致每个客户经理分到5-6名自然客户。
老六把相应名单发送到各位客户经理手上。
4、时间安排
理论上所有礼品在中秋节之前发送完毕,但不要提前超过一个星期,否则没法和中秋节关联起来。如果有客户在外地的,可以延迟到节后一周内。
最后,老王老六依照上述原则,填写《客户礼品申请表》,中午前提交给我审批!
上述就是典型的结构化思维,相信存在一部分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都和老王他们的思路类似——杂乱无章!
作为一个有逻辑能力的你,一定要把事情想清楚,找到目标和更容易有所产出的地方,才会开始投入执行,而不是拍脑袋就去做!
比如这张网上流传甚广的图片:
左右两种分析思维的分水岭在于逻辑性。我们看一下代表两种思维的场景。
我们12月的销售额度下降,我想是因为年终的影响,我问了几个销售员,他们都说年终生意不太好做,各家都收紧了财务预算,谈下的几家费用也比以前有缩水。我对他们进行了电话拜访,厂家都说经济不景气,希望我们价格方面再放宽点。
我们12月的销售额度下降,低于去年同期和今年平均值,可以排除掉大环境的因素。其中A地区下降幅度最大,间接影响了整体销售额。通过调查发现,A地区的市场因为竞争对手涌入,进行了低价销售策略。除此之外,B地区的经济发展低于预期发展,企业缩减投入。
第一个分析思维是依赖经验和直觉的线性思维,第二个分析思维则注重逻辑推导,属于结构化的思维。两种思维往往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如果没有刻意训练,很多人的思维方式都倾向第一种,以“我觉得我认为”展开。经验主义虽然重要,但不正确的使用也会约束和限制我们。
什么是金字塔思维?
麦肯锡思维中很重要的一条原理叫做金字塔原理,它的核心是层次化思考、逻辑化思考、结构化思考。
有一本同名书《金字塔原理》,有兴趣可以阅读。除了思考外,还有表达、写作等内容。
什么是金字塔?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一个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可以划分成3~7个分论点,分论点又可以由3~7个论据支撑。层层拓展,这个结构由上至下呈金字塔状。
金字塔原理有一个核心法则MECE,读作MeSee,全称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中文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它指导我们如何搭建结构。
相互独立,说的是每个分论点彼此应该没有冲突和耦合,都属于独立的模块。完全穷尽,则是所有的分论点都被提出,不会有遗漏。这一点看上去容易,其实很难做到。
回到我们活跃数下降的例子,它提出了竞争加剧、新用户减少、老用户流失三个分论点。竞争加剧,竞争对手涌入,本来就意味着竞争对手会掠夺你的新用户,而ASO排名是非零和博弈,竞争对手上升你的排名就会下降,也造成新用户减少。两个分论点并不完全独立,违反了MECE法则。那么应该怎么分?
* 竞争对手出现:
竞争导致ASO排名下降
竞争对手掠夺了新用户
* 新增渠道疲软:
投入减少
* 老用户流失:
产品欠佳
如何划分分论点,我们可以用事物间的不同特性划分,它本质上也是一个分类问题,目的是找出事物(论点)之间的共性。
结构强调的是穷尽,也就是越多越好,而随着分论点的增加,结构会更加复杂,不便于梳理和总结,所以分论点需要强调在3~7之间。
实际上我们很难真正做到穷尽,因为不了解的因素、隐藏的关键、信息不对称、经验等局限都会阻碍思维,做不到穷尽。如何找出尽可能多的分论点?这里列举我的心得,这不是麦肯锡方法。
你首先要找到一个万能公式。
绝大多数的商业项目、数据分析、业务讨论,都可以抽象成公式:
利润 = 销售额 - 成本;
销售额 = 购买人数 * 转化率 * 客单价;
购买人数 = 地区A购买人数+地区B购买人数+……
地区A购买人数 = 地区A新用户 + 地区A老用户;
此类公式均为小学难度,可很多分析项目就是能用公式化的思维和套路概括。因为项目本身是由三到四个核心因素决定,只要找到核心因素,就能将其组合。
公式是一种思维框架,是一种经验导向的方法论,将你过去的经验总结和抽象,得到高度概括的因素。像利润这种都是再简单不过的商业理论,熟悉后就能快速使用。很多分析思维,在多年总结下,已经有成熟的解决方案。遇到问题,别急着画思维导图,不如先问问前辈和大牛们。经验会阻碍我们,经验也能帮助我们。
就像互联网行业,它的分析有点特殊,因为互联网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除了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用户需求不断改变,很多运营玩法也常常翻新。早几年标题党火爆,现在则注重内容价值的回归,曾经运营的核心是用户数,现在则是商业变现。这种快速变化导致分析思维也要有快速响应、学习和调整的能力。这方面,对互联网的分析是一种挑战。
好的分析思维可以后天训练。虽然不同人的逻辑性有差异,分析水平也有高低,但都能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借助工具获得弥补。希望你我能知行合一,将正确思维运用到工作中!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儿了,如果你觉得这些思维对你有用~
分享给TA,你们一起升职加薪,毕竟知识是共享的~~~
有对文章任何不满,欢迎留言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