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菌物的分离纯化和培养
分离的目的是为了明确病原物的类别。
-
分离材料的选择:
选择症状典型,材料新鲜,病健交界处的组织
-
分离材料的预处理
必要的流水冲洗;
若材料腐败沾染大量腐生菌,可采用先接种再分离的方式。
分离材料的表面消毒
合适的方式:分离-培养。
常用的表面消毒剂
- 0.1%升汞溶液,升汞具有一定的毒性,现在使用较少。
- 2%-5%次氯酸钠溶液
-
75%乙醇 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乙醇消毒的原理是通过凝固细胞内的蛋白质对其灭活,75%消毒时,病原菌不能形成保护膜,乙醇分子得以进入病原菌内部而杀菌;95%能将病原菌表面的蛋白迅速凝固,形成保护膜,从而阻止乙醇分子进入杀菌。
特殊分离方法都是选择性富集待分离的病原菌物。
14.6 菌物的纯化
- 培养基添加抗生素,如链霉素可以抑制大部分细菌,青霉素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
- 获得纯培养物。单孢分离法 直接挑取法;振落法;梯度稀释法。
14.8 菌物的主要性状特征
14.8.1 丝状菌物的菌落特征
- 菌落形态较大;
- 表面:干燥、不透明;
- 与培养基结合程度:较牢固、不易挑起;
- 颜色:多样(可呈现红、黄、绿、青绿、青灰、黑、白、灰等多种颜色),正反面颜色不同;
- 质地:疏松,呈绒毛状、棉絮状、蛛丝网状;
- 气味:霉味。
14.8.2 丝状菌物液体培养的特征
- 震荡培养,菌丝缠绕成菌丝球,菌丝球或悬浮在培养液中,或沉于培养液底部。
- 静止培养,在液体表面生长,形成菌膜。
14.8.3 酵母菌的菌落特征
- 大多数与细菌菌落相似,表面湿润、粘稠、易挑取,但比细菌菌落大而厚;
- 颜色:多为白色,少数为红色;
- 质地:均匀,正反面和边缘,中央部位的颜色均一;
- 若培养时间太长,表面可产生皱褶;
- 具有一定的透明度;
- 气味:有悦人的酒香味。
14.8.4 酵母菌液体培养的特征
- 在液体培养基中,不同酵母菌生长的情况不同;
- 好气性酵母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菌膜,其厚度因种而异;
- 有的酵母菌在生长过程中始终沉淀在培养基底部;
- 有的酵母菌在培养基中均匀生长,使培养基呈浑浊状态。
15.菌物的分类和命名
15.1 生物的分类单元
- 域 domain
- 界 kingdom
- 门 phylum(division)
- 亚门 (subdivision)
- 纲 class
- 亚纲(subclass)
- 目 order
- 亚目(suborder)
- 科 family
- 亚科(subfamily)
- 属 genus
- 种 species
15.2 “种”以下的分类单元
- 变种 种以下具有一定形态差异的类群,例如 Gaeumannomyces graminis(禾顶囊壳菌) var.tritici[小麦变种] G.graminis var.avenae[燕麦变种]
- 转化型
-
生理小种
15.3 菌物的命名
拉丁文的书写规则规定:
- 属名在前,种名在后;
- 属名和种名都需要用斜体书写,而命名人的姓用直体书写;
- 属名的首字母要大写;
- 手写菌物的学名时,应用下划线表示斜体,印刷时直接选用斜体即可。
16.菌物的分类鉴定技术
17. 植物病原菌物的主要特征
17.1 生活方式
植物病原物都是寄生物,根据生活方式分为:
- 活体营养
- 半活体营养
- 兼性腐生
- 兼性寄生
17.2 侵染器官
- 附着胞、侵染钉:是主要侵染器官,由孢子萌发产生,可直接侵入寄主植物;
- 菌丝:可从自然伤口或伤口侵入。
附着胞如果直接由植物的孔口进入,就不需要形成侵染钉再侵入。
17.3 侵入途径
- 直接侵入:直接穿透植物角质层和细胞壁;分生孢子,附着胞,侵染钉
- 自然孔口侵入:气孔,皮孔,水孔,柱头,蜜腺等;
- 伤口侵入:各类伤口。昆虫、线虫等。
18.壶菌门和接合菌门代表属
根霉属和毛霉属的比较
属 | 匍匐菌丝 | 假根 | 孢囊梗分枝 |
---|---|---|---|
根霉属 | 有 | 有 | 无 |
毛霉属 | 无 | 有 | 有的有分枝 |
19.子囊菌门真菌-外囊菌和白粉菌类
外囊菌侵染,造成桃缩叶病。
外囊菌的由来:外囊菌属于子囊菌门,而子囊菌门中绝大多数真菌的子囊孢子都产生于子囊果内。但是外囊菌比较特殊,外囊菌所形成的子囊,不产生于子囊果内,而是排列在寄主植物细胞的表面,故称为外囊
白粉菌属真菌主要引起葡萄白粉病,侵染部位包括叶片和果实。
将布氏白粉菌属从白粉菌属分离出来的原因:白粉菌属真菌中闭囊壳附属丝非常短小,而布氏较大。
20.子囊菌门真菌-赤霉属、顶囊壳属和黑星菌属
三、顶囊壳属(Gaeumanomyces)
引起小麦全蚀病,根部和茎基部出现黑色。
四、黑星菌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