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遍文章:“三等家庭把孩子养成废物,二等家庭把孩子养成巨婴,一等家庭把孩子养成独立优秀的人才”
三等和二等不需要记住,要记住一等家庭的做法:
文章中提到了:才女武亦姝
“16岁就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上大放异彩,凭借强大的实力和淡定的心态,取得了诗词大会开播以来的最高分,成功夺冠,被大家亲切地誉为“国民才女”。
学习上,她很努力,也很自律,不仅文科成绩好,理科成绩也非常棒,今年上海高考满分660分,她考了613分。
为人处事上,她大气有礼,说起话来有理有据,比赛中战况激烈,全员紧张的时刻,她不慌不忙,淡定说出那句让评委和对手都极其赞赏的“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这不仅源于她强大的知识积累能力,更源于她强大的内心。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她都能保持一个平和淡定的心态,不焦躁、不骄傲、不气馁、不妥协。
换做普通成年人,在相同情况下,也不一定能有她的这番从容。“ 这是文章中摘录的
好奇怎样的父母培养出来这样的孩子?
文章中说道:小时候武亦姝成绩差,爸爸妈妈就带她去拜访朋友家酷爱读书的孩子,学习教育经验。回来后全家就开始改变了。
妈妈棋牌室不去了,开始阅读看上去就无聊的《二十四史》和《山海经》;手机也不玩了,改为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名著情节,改编故事结局。
而爸爸哪怕律师工作忙碌,也会要求自己每天下午4:30之后不用手机,用亲身行动来给孩子做好榜样工作。
对比“武亦姝”妈妈
1.自己以前从不去棋牌室,以后也绝不会去。
2.我也读书,但是读的不是《二十四史》和《山海经》,以后尝试一下这2本书,感受一下他们的魔力。
3.玩手机;我回忆了一下,自己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还是很少玩手机的,频率是很少,以后养成一点没有,除非工作上的需要。
4.“玩角色扮演名著情节,改编故事结局“这个我喜欢,因为扮演前的前提要先读懂这些名著。书单也出来了。
对比“武亦姝”爸爸:孩子爸爸其他都做得很好,手机会比较难。
宋庆龄曾说: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响。的确,我们父母是他们得第一任老师。我时常担心自己得眼界和见识跟不上时代,跟不上孩子得教育,自已也得终身学习;不断得给自己充电。从这篇文章学习到另外一个渠道:学习那些优秀家庭的日常习惯,用实际行动去影响他,改变他!引导他如何为人处事,如何让努力达到最大效果, 每一个品德、学业、工作各方面都优秀的孩子,背后都少不了家庭的奋力托举。
先让自己成为一等父母,让家庭成为一等家庭,孩子才会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早上跟同事来聊,她是2个孩子的妈妈1个是12岁,1个4岁。她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是怎么平衡工作和孩子的,我的回答是:我都不怎么管的,她介绍说大女儿目前不需要她管,也不让她管,错过了管她的时间了,只有2-幼儿园阶段会很粘妈妈,之后就不粘了,错过了就错了,补不回来的。这句话惊到我了,女儿目前就是这个年龄断,就很粘我,希望妈妈不要上班在家陪她。想到她的眼神,我很内疚。
结合今天看的文章,决定还是到了下班时间就回家,不想让自己留下遗憾。工作很重要,但是孩子更重要,我调整一下目前的工作时间晚上6:30-9陪孩子,9-11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