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之美》 这本书的作者布莱恩·克里斯汀是一位美国作家,很擅长分析现代人的心智模式,他的代表作《最有人性的人》曾经被《纽约客》杂志评为年度好书。
本书推荐人得到系老师万维钢
推荐语如下:
生活中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都可以用算法解决,这本书给我们的启发是,与其浑浑噩噩地接受命运的安排,不如有点理性决策的精神,把决策变成一个数学问题,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年代,给咱们自己增加一点儿底气。
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遇到这种茫然无措的关键时刻。结婚、买房、跳槽、生儿育女,在这些重大选择中,复杂的外部因素和情绪干扰,让人难以权衡,到底怎么才能排除干扰,做出最明智的决策呢?
这本书的核心就是,我们可以模拟计算机的思考方式,把这些复杂的人生问题,转化成单纯的数学运算,从而找到解决方案。
从下面3个问题出发:
1.怎么抓住最佳的决策时机?
2.怎么规划时间最有效?
3.如何对抗心中的妄念?
先说第一个问题:怎么抓住最佳的决策时机? 买房、结婚、跳槽,这类问题被人类称之为终身大事,但在计算机的世界里,它有另一个名字,叫零信息博弈,也就是在信息极度稀缺的情况下,分析潜在可能,寻找做出最佳判断的时机。
根据计算机的运算,只要是零信息博弈,最佳的决策时机,都是同一个时间点,请记住这个数字:你决策总时限的37%。
注意,是任何问题,都是这个时间点。 当然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它有两个局限。
第一,37%原则所解决的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事先已经划定了明确的结点,比如买房,必须在1个月内做决定;结婚,年龄严格限定在18到40岁;跳槽,已经给自己规定好了要面试10家公司。但在实际决策中,结点往往很难在一开始就决定好。我们总会期待未来会有更好的机会,未来的不确定性,往往让人在决策的时候更加举棋不定。这是第一个局限。
第二个问题:怎么规划时间最有效?
人生毕竟不是数学题,就像 TVB 的台词里说的,做人,最重要就是开心。37%原则是一个选项,有效,但绝不唯一。 但是,接下来要说的这个技巧,通用范围则要广得多,几乎每个人都适用。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应该怎么管理时间?同时面对很多任务,应该怎么安排优先级? 《算法之美》中给出的结论是,当一个时间段内,同时有几项任务时,我们应该从耗时最短的任务做起。比如你同时有两件事要做,一件很简单,一天就能干完,另一件很难,需要五天,你就应该先做那件一天就能交差的工作。 按照我们通常的设想,不管先后顺序怎么安排,这两件事的总时长都是六天,好像没什么区别。
但是从计算机的角度看,可是大不一样。 要想理解其中的不同,我们得先从人脑和计算机的存储原理说起。
根据作者的观察,人脑和计算机的存储方式,有个重要的共同点:都依赖于缓存。缓存,指的就是一个高速的存储读取空间。我们假设,电脑硬盘是一座巨大的图书馆,存储能力很强,但是每回你想去图书馆找书,都要从海量的书籍里查找,很不方便。所以你把那些常用的书借回家,放到你的书桌上。你的书桌,就相当于电脑缓存,它虽然存储能力有限,但读取速度很快。
同样,人脑也有类似的缓存机制,只不过,不像电脑那样,分成明确的一二三级,而是根据信息最近的调用频率不同,在大脑里形成排列。最近调用越频繁的信息,就储存在越接近记忆表层的位置,越容易提取。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一件事过了太久,要费很大劲才能想起来,就是因为这个信息使用频率太低,沉到了记忆底部。
就相当于电脑的硬盘区,你得先把它提取到缓存里,才能快速调用。 所以说,总量固定的任务,前后顺序不同,对资源的占用时长也不同。这就是计算机的思考逻辑,它会始终确保自己处在潜能最优状态,随时有能力运行更复杂的程序。我把这套策略称之为最优缓存策略,它可以永远让自己处在最佳待机状态。 但是,这种优先级排序有一个前提,就是每件任务的重要程度是一样的。 当同时面对很多耗时不同,重要程度不等的任务时,我们应该从性价比最高的任务做起。这样一来,我们不仅可以及时清理大脑缓存,释放更多的可用空间,还能确保当前正在做的事情,一定是最值钱的。 以上就是第二部分内容,应该怎么合理规划时间?计算机给出的方案是,最优缓存策略。
在重要程度相同的情况下,从耗时最短的任务开始做起,在重要程度不同的情况下,从任务密度最大的事情开始做起。
你不知道新的任务什么时间会来,及时清空缓存,才能让自己随时处于最佳待机状态。 以上就是第三部分内容,怎么对抗妄念?计算机科学告诉我们,妄念是一种过度拟合,对细节的过分在意,反而会影响全局。我们要学会主动放弃,一是放弃外部的宽松条件,主动给自己一些限制,二是放弃内部多样化的优势,集中精力解决当前的问题。
金句:
1.相信我,总有一天,当你增加新知识的时候,就会把以前熟知的东西忘了。所以最要紧的是,不要让一些无用的知识把有用的挤出去
2.安妮·迪拉德:我们度过每一天的方式,自然就是度过一生的方式
3.如果你不能简单地解释一个问题,那你就没有完全理解它
4.当问题很困难时,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忘记它,这意味着它只是处于不同的状态,即使这是一个很厉害的敌人,你还是要打这场仗。
5.伏尔泰说,完美就是遇到优秀的敌人
6.在石头剪刀布游戏里,仔细观察对手的脸,看看他们可能会出什么,这也许是不值得的,如果你知道长远来看,随便乱出才是一个不可战胜的策略
7. 如果改变策略没有帮助,你可以尝试改变游戏。如果无法改变,你至少可以控制你选择玩的游戏。通往地狱的道路是由棘手的递归、糟糕的平衡和信息瀑布铺成的。寻找那些诚实充当占优策略的游戏。然后,就是做你自己。
8. 在杰夫.贝佐斯决定创办亚马逊网站之前,他在纽约投资公司德劭集团的工作非常安稳,待遇也十分丰厚。在西雅图创办网上书店,这个步子迈得有点儿大,因此他的老板(也就是戴维.肖)劝他要小心。贝佐斯说:
我找到一个可以帮助我轻松做出重大决定的框架,并把它称作“遗憾最少化框架”(一个书呆子气十足的名称)。我把自己想象成80岁的模样,然后开始思考:“现在回望我的一生,我要把遗憾之事的数量降到最低。”我知道在我80岁时,我不会因这次尝试而后悔,我不会后悔参与到互联网这项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事业中来。我知道,哪怕我失败了,我也不会遗憾,而我可能会因为没有尝试而感到遗憾,而且这种遗憾之情将永远萦绕在我的心头。想到这里,这个决定就变得非常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