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的病根在阴阳失衡,治病不搞清阴阳,吃再多药也是白搭!

如今的医者,多执西医之名,轻中医之实,动辄就开营养神经药,连小脑萎缩(髓海空虚)分"精、气、神"之阴阳虚实都辨不清,何谈补髓?

见过太多患者,药越吃越贵,走路越发不稳,最后卧床不起,这才明白老祖宗的话:"医者不察,误人一生"并非危言耸听!

《黄帝内经》早有论断:脑为髓海,肾主骨生髓。若肾精亏虚,则髓海不足,脑转耳鸣,发为萎证!

小脑萎缩阴阳之辨:

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行走不稳,言语含糊,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健忘痴呆,舌红少苔(精髓亏耗,元神失养)

阳气衰微(命门火衰):动作迟缓,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淡胖大(阳不化气,髓海凝滞)

很多人只知道营养神经,却不管身体是寒是热,就像给冰冻的河流只撒种子——越治越僵!

临床上,如遇到肾精亏虚的小脑萎缩患者要如何调理呢?下面我来通过一个门诊案例详细给大家讲一讲。

案例分享

男性患者,72岁,走路不稳3年,最近需要搀扶才能行走,说话也不清楚,西医让他吃营养神经药,结果越吃越没力气!后来找到李俊才医生。

刻诊:形体消瘦,舌红裂纹,步态蹒跚,言语謇涩,伴耳鸣如蝉,夜间盗汗。

于是,李俊才医生给开方:

熟地、山茱萸、枸杞子、龟板、鹿角胶、怀牛膝、远志、石菖蒲等。

此方中熟地、山茱萸、枸杞子,填补肾精;龟板、鹿角胶,峻补髓海;怀牛膝,引药下行;远志、石菖蒲,开窍醒神。

治疗效果如何呢?

患者服药半月后反馈:“腿脚比从前有劲了,说话也清楚些”。

继续服药三个疗程后,已能拄拐独自行走,耳鸣减轻大半!

调整药方加了紫河车(血肉有情之品),又调理一段时间,言语基本清晰,生活可自理。

其中的道理?

患者是典型的"肾精亏虚,髓海不足",光吃营养药就像往破桶里灌水——留不住!

所以用熟地、山茱萸"补肾填精",龟鹿二胶"充养髓海",牛膝"引精归脑",远志菖蒲"醒脑开窍"。

中医治病,阴阳就是根本。所有病都逃不过阴阳失衡这个规律,想彻底治好病,必须先搞清阴阳哪里出了问题。小脑萎缩看似在脑,其根在肾,肾精充足,髓海自满,何萎之有?

(注:本文仅供参考,具体用药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