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故事,广为传播
巴陇锋《丝路情缘》5集广播剧制作完成
日前,编剧、作家巴陇锋的长篇小说《丝路情缘》的同名广播剧制作完成,5集广播剧《丝路情缘》的成片,已经交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审听,通过审核后,将于央广择日播出。
让丝路故事插上电波的翅膀,巴陇锋《丝路情缘》5集同名广播剧适时推出
时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和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召开刚过去,也是小说《丝路情缘》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被重点推介之后不久,5集同名广播剧的推出,恰逢其时。
巴陇锋《丝路情缘》5集广播剧适时推出,将助力中国文化的传播,提高“一带一路”的美誉度,提升陕西文化的品次,让西安故事长上电波的翅膀,更加为广大听众所熟知。
巴陇锋《丝路情缘》,是新时代中国首部丝路题材长篇小说
作品由“2015年度陕西省委宣传部重点文艺创作项目”电影剧本脱胎而来,2015年完成长篇小说稿,次年被评选为“2016年度北京市优秀长篇小说”项目,并于当年出版。
《丝路情缘》讲述有筋骨、有温度、有深度的中国故事,蕴含“看得见的正能量”。美丽精灵“小吃货”、哈萨克斯坦陕西村汉族少女雅诗儿及富豪男友组织车队从阿斯塔纳逆丝路一路向东,途径阿拉木图、霍尔果斯、新疆、甘肃、陕西等沿线各明珠城市和景点,一路奇遇、一路历险、一路故事,到达长安寻祖,与西安青年郑能亮相爱,最终嫁回中国。故事的主体发生在十三朝古都西安及周边,“古都西安再现、三秦水墨尽染”。小说以丝路文化交流为背景,以哈萨克斯坦少女雅诗儿寻祖、雅诗儿与西安青年郑能亮的爱情故事为两条互为交错的线索,细腻地反映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风情和与中国友好往来的情感,并为西安文化、陕西文化、丝路文化、中华文化传播做出文学贡献。全书内容丰富,青春、时尚、清新,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有令人震撼的强烈时代感。
《丝路情缘》面世后,曾登录多个销售排行榜,行销逾万册,深受国内外读书届、评论界欢迎
作品先后进入开卷2017年第17周热销新书推荐书目(唯一入选的文学类书籍)、“书漂 把爱给你”活动推荐书单、“北京新华文化购书系统中国小说畅销榜”、《现代妇女》“时光荏苒 文学陪伴”荐书榜首、“读来读往”2017-05-10推荐书单等。《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华图书报》《中国民族报》《文学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几百家主流媒体自动进行了热烈报道。几十名教授、专家、博士也对作品进行了评述和分析。
东干文学研究专家常文昌在《中国民族报》撰写2500长文——故国之思:流淌在东干人血液里的情结——评巴陇锋长篇小说《丝路情缘》,从主题表现、题材开拓、文化自信、民间艺术形式的运用、文本技法等方面,对《丝路情缘》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全面分析论述。指出:《丝路情缘》在题材上是一个新的开拓。近年来,就反映丝路文化的书面成果而言,理论汇编及人文研究者众,小说创作者寡,巴陇锋的《丝路情缘》可以说是以现代小说表现“一带一路”战略的先河之作。作者的艺术勇气和创作热情,值得充分肯定。
2017年6月3日《光明日报》署名文章《丝路文化:为西部网络文学打开新思路》,重点介绍巴陇锋《丝路情缘》:西部地区作为“一带一路”文化的融合之地,集合了中国古代文明成就、多国文化交流、少数民族风土人情、边塞风貌、悬疑探险传奇等元素。例如青年作家巴陇锋的长篇小说《丝路情缘》等作品,就因为反映丝绸之路沿线各国风土人情,描述一路历险与奇遇而受到国内和东南亚国家的读者欢迎,为西部网络文学提供了借鉴。
青年评论家刘小波在《文学报》和《扬子江评论》发文,将《丝路情缘》视为“深度介入生活与现实主义的勃兴”的长篇代表作。
目前,《丝路情缘》已经成为一个有迹可循的大热的IP
电影剧本为陕西省委宣传部2014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图书为北京市委宣传部2016优秀长篇小说;小说面世后,进入多个排行榜;2017年有声小说在西安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小说2018年荣获西安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文艺作品称号;2019年入选参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2020年入选参评北京市第九届文学艺术奖;豆瓣评分一度达到9.7分,至今仍保持9.6分高分;广播剧已经制作完成、等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舞台剧已经签约并完成剧本;电影、电视剧也在进行;其姊妹篇长篇已被出版社签约,正在编辑加工中……
《丝路情缘》作者巴陇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剧、长征电影研究学者,系陕西省电影行业协会剧作专业委员会主任、陕西省编剧协会理事,陕西省文学院签约作家、陕西“百人计划”作家、西安市“百青人才”作家。出版和发表《云横秦岭》《永失我爱》《丝路情缘》《五月黎明》《秦岭人家》《我的河南奶奶》等文学作品约300万文字,作品先后几百次进入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中考高考试卷,曾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4次。巴陇锋还参与策划、编剧、制片、审片《密查》《白鹿原》《那年花开月正圆》等影视剧400余部(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