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利用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1861年1月11日,爱新觉罗·奕䜣会
同桂良、文祥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推行了一项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1861年辛酉政变后,慈禧重用洋务派,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1894年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历时30余年的洋务运动破产。
洋务运动虽然在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但是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包括传统封建制度的弊
端、缺乏完整的计划、主事者见识不足、守旧人士的反对、官僚政风的败坏等。此外,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还可以包括以下几点:
1. 洋务运动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即以封建伦理纲常为根本,以西方科学技术为实用。这种指导思想在洋务运动早期对于冲破传统的观念束缚和引导中国走向近代化,有着推动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指导思想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如不彻底改变中国固有的封建制度,仅仅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是无法使中国富强的。
2. 洋务运动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忽视了对本国封建社会的改造,没有意识到要改变社会制度,这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3. 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过分注重军事和民用工业的发展,而忽视了近代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的发展,这也不利于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
4. 洋务运动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许多弊端,如官督商办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使得商人缺乏自主权和参与经营管理的积极性,难以实现企业的盈利和自我发展。
5. 洋务运动在近代中国对外战争中遭遇连续失败后,通过办洋务试图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并没有认清导致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导致中国落后的内在机制,因此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
综上所述,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指导思想、引进技术、经营管理、社会制度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使得洋务运动难以实现近代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