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文字的缘分
一九八四年,我在《当代》杂志上看到,作者名为孟倩写的一首自由诗:
《我愿做一株白莲》
在中国,我愿做一株白莲,
享有金色的阳光,
享有天空的蔚蓝;
当夜风送来新月的银辉,
一首无韵的诗流淌在我的心间。
我是池水中的玫瑰,
白云剪成 我轻柔的衣衫……。
我喜不自胜,至今还背得滚瓜烂熟,那时候年轻记性好,看一遍就能背诵下来。每当困难的时候,或者高兴的时候,我都会把它默默吟诵几遍,甚至连吃饭的时候还在念叨!
那时候,在农村想买一本书,或想看一本书,都是很困难的,十天半月能看上一本书,还算不错,而且是囫囵半块,破旧不堪的了。像《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四大名著之类的书籍,根本是看不到的,更甭说《金瓶梅》、《西厢记》之类的书籍,都是禁止看的。若能得到像《当代》、《收获》看看,就非常了不起了,如获至宝,倍加珍惜,把它藏在被子里,枕头下,深怕被别人抢了去。
孟倩的诗却给了我不小激励,刺激了我地写作欲望。先是写故事,那时候,想写一篇稿子,连稿纸也买不到,只能用信笺代替稿纸,向上海《故事会》投递,编辑还多次来信给予鼓励。
其实我是很热爱古典诗词的,由于工作的原因,偶尔也写一些“诗词”邮寄出去。一九九七年,去北京参加国际诗词论坛会,成为中国国际诗词协会会员(胸牌),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员。游历了八达岭长城,还在毛主席诗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石碑前照相留影。还游览了中国历史博物馆,天安门,感到非常的荣幸。
此后,因为太忙,事务繁杂,根本没有遐想的余地,便只有作罢。偶尔有得灵感,信手写得也没有时间查对韵脚。直到2020年,冠状病毒的作祟,把大家憋在家里,才得以静下心来,先后在《秦楚网》、《江山文学网》《诗词吾爱》网,发表一些诗词、散文。其实《秦楚网》和《诗词吾爱》网注册已有十来年了。后来偶尔发现了《简书》,在《简书》上发现有很多功能,非常好用,才在简书安了家,发表的大都是旧文。断断续续地写日更,每天只是在简书上看文章。
像简书这样的平台,人才济济,大咖云集,写得不好,怕发表出去,被大家看了笑话,所以写得很少,自己认为,在简书这样的平台,需要一定地本领,才能站稳脚跟,好在简书,笑纳各方人才,礼贤下士,任人唯贤。是个锻炼人的好地方,所以不忍离去……。
为此,自我感觉到自身水平有限,笔力不够,总在寻找老师,以寻求指点。幸好在简书遇见了齐凡齐老师,还有齐老师身边的助教老师和诸位同学,是我最大得荣幸。齐老师的课我反复地听了多少遍,还有璃若凡老师,对同学们的文章点评得非常到位,这样才能学有进步,学有所得,学有所成,遇上这样的好老师,使我非常高兴。相遇是缘,我会加倍地努力,认真学习……!
齐老师总是鼓励她的学生们:多写、多看、多练,多思维。多看名人名作,多发现新生事物,一人、一物、一张纸、一幅画、一草、一木、一段情缘……,皆成文章。创作素材遍地都是,看怎么去发现,看怎么去写,怎么去组合了。写作不要中断,坚持就是胜利,给了我们极大地鼓舞。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跟着恩师好好学习,一切从头开始,不负艰辛,争取早日实现平生夙愿。
写作是件很辛苦的事,还要赖得住寂寞。因为我们的爱好使然,所以我们坚持;因为我们的爱好使然,所以我们赖得住寂寞。以美好文字点缀美好的世界,以美好文字记录我们美好的生活,以美好文字记述美丽的人生。
还是潇湘清尘老师说的好:“让我们把写作变成生命中的一部分,让文字去照亮人生!”
齐凡齐28天写作成长营(1)篇140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