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键词: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针对不同得事情会有不同的感受,而这些感受的根源不在于这件事情本身,而在于我们内心对事情的看法,在于我们内心的需求。比如我自己在执行导员下达的命令时,我会在内心暗自指责那些拖延的同学,觉得他们拖拖拉拉,效率很低,但是转念一想,这都是因为我内心希望我能把事情做得更快更好,我对他们不满的根源来自于我的内心,而他们一再拖延,与他们不了解我的内心也有极大关系。我觉得下次在发通知时可以带上自己的感受和希望,将心比心,他们也许能更高效得完成我下放的任务。
2.关键词:批评
我的一名心理老师曾经说过: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我嫌别人磨蹭,是因为自己做事没有更细致,更精准;我嫌别人风风火火,大张旗鼓,是因为我自己没有和他们一样的勇气站到台前;我嫌别人花费了太多精力在工作上,是因为我自己投入的精力还不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倾向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而去指责对方,殊不知我们眼中别人的过错正是我们所缺乏的。我在今后与他人的交往沟通过程中,在指出自己不满的地方之后,可以向对方表达自己这方面的缺失,永远不要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这样更有利于谈话的顺利进行。
3.关键词:表达
有了上述的两种觉悟还不够,我们更要敢于将它们表达出来。我曾经一度以为,我所做的一切都需要被世人所认可,否则我的内心便会感到不安,我也极少像对方表达自己真实的需求,苦痛都由我一人承担。不愿意去表达自己的需求表意味着承受痛苦,工作中,他人的问题我总是不敢于去指出,最后却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工作量,将什么事都压在自己的身上,这样不好。一个人或许可以走的很快,但是只有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我在今后将更大程度的向伙伴们表达我的需求,大家都敞开心扉,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
4.美文摘抄:
对他人的指责、批评、评论以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