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第四(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①约:俭朴环境,穷困之意。

②知(zhì):同“智”。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够长久地安于穷困,也不能够长久地处于安乐之中。有仁德的人长期安心于推行慈爱精神,聪明的人认识到仁对他有长远的利益而实行仁。”

    贫富沉浮可能大多数人都会在人生中经历,但每个人对处在这样的境遇中有着不同的心态。不仁之人,不可以久处贫困,久困则为非。也不可以长处富乐,长富则容易滋生骄奢淫逸之心。仁者宅心仁厚,为仁无所希求,只求心安理得,不会因为身处贫困而忧心悲戚,也不因为身居富贵而骄奢凌人,有着平和的心态和坚定的仁爱志向。

  不去修身的人,不仅容易得意忘形,也会失意忘形。之所以能做到"泰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也是一个仁者修身,修心的基本素养。

      孔子也曾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烂也"。也就是说仁人君子能够快乐的接受贫穷。但君子也会通过不断努力,用符合道义的方法去改变贫困。而不是只在贫困潦倒中自甘堕落。小人会因为贫困就偷抢扒拿。为了脱贫而无所不用其极。向洪水一样泛滥成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