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新生
9月中旬开始,给今年入学的大学生们上课半个多月了。
因为疫情原因,一直是线上授课,对学生的个性还不是十分了解。但还是能从学生上课的状态看出一些显著的特征。让我最在意的一个现象是女生整体比男生更活跃,更积极。
这和我现在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班级形成鲜明对比。小学生的班级经常是这样的:女生更能遵守学校和课堂纪律,同时因为学习成绩好,因此经常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许;而男生则因为不遵守纪律,学习“不开窍”,因而饱受批评和否定。当然,这不并是普遍现象。
现在小学一年级也有越来越多的男生小学霸出现,“小大人”不分男孩女孩,都随处可见。
但是,从小就懂事,就能压抑住想“淘气”的天性,为什么长大后自律的人反而成了“稀有动物”?
心理学上有个内摄的防御机制:你形成了一个他人的意象。也就是外部世界的客体,在你的内在心灵中形成了一个意象。内摄的时候,容易发生认同,我们认同了一个东西,然后才能把他们吸纳到自己的心灵中。内摄是儿童形成超我的重要的防御机制。
樊登在讲《内在动机》这本书时,对于内射有如下讲解:内摄进来了以后,你会逐渐地形成一个虚假的自我。就是我不得不这么做。你并没有接纳它,你只是被强迫。你就很容易出现自我卷入的状况。当你被自我卷入的时候,你以为是你在做主,其实只是那些外在的欲望在做主。
内射不是自主,也破坏了自主性。
只有真正的自主性,才能让我们乐此不疲地去做一件事,而不管别人如何评价。
回到那些看起来有些麻木的大学生们的身上,尤其是小时候想上天入地,长大后却只想在寝室里疯狂打游戏的男同学身上。
他们从小就知道怎样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个好学生,不再“勇敢做自己”。
其实,我本身也是如此。从小作为“别人家的孩子”,长大后却常常苦恼于如何做好自己。
如果我们的社会、家庭、学校给孩子多一些宽容,让他们可以不必过度压抑自己想说话、想大笑、想动一动、走一走的天性,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麻木、缺乏自律的大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