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有没有遇到这些“坑”
#选择性概括
坐月子期间我有点不太正常,经常想东想西,比如我看到别人过成了我想要的生活,有些嫉妒,但过多的是对自我的不满,“我怎么这么不上进”、“我说学习英语,书籍买了一堆又一堆,一页都没翻过去,我怎么这么没有毅力”、“别人工作做的那么好,我上班了该干什么呢?我肯定做不好项目”、“我上班了,孩子怎么弄?我可不放心交给婆婆”。
我整天生活在纠结里,对自己不满意,对婆婆不满意。
现在会想起来,那个时候的我把意识聚焦于对自己和周围的人的不满上,我认为自己差劲,然而根本不想改变,为什么呢?
因为我把责任推给了“产后抑郁症”这个词。我是有些抑郁才会想东想西,是环境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我理所应当的放弃了改变。
选择性概括的表现为我们经常把意识聚焦于对自己不满上“我行动力差”、“我没毅力”、“我很自卑、“我很敏感”等等,每每提起这些滔滔不绝,三天三夜都讲不完。
可是如果让我们说说自己好的方面,抓耳挠腮,想半天也不知道从何说起。
其实真实的我们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
#主观臆断
我有个小学同学,某天我打开qq发现连续给我发了十几条信息。
“在吗”、“在干嘛”、“有空吗”、“怎么不理我啊”、“是不是我很差劲,你们都不想和我玩”、“我觉得我特别笨,都没几个人愿意跟我说话”、“连你也不理我了”、“我比不上你们,我没有文化,也不会说话”、“我该怎么改”、“我是不是不会说话惹你生气了,所以你不回复我”、“我是不是很烦”、“是不是你也看不起我”......
看着满屏他臆造出来的内心戏,我有点无语,因为我一直在忙,没在电脑旁,根本没看见他的信息。
看着他对自己的控诉,对自己的不满、自卑自怜。我对他说“你没有得到回复,怎么就轻易的下结论了呢?”,“你都没有问我,我眼中的你是什么样的,怎么就肯定我看不起你呢”。
主观臆断往往会使当事人封闭自己,放弃体验,以至于得到错误的认知。
#过度概括
前几天看一位妈妈对自己控诉,因为自己的疏忽,孩子摔了一跤,正好打翻了暖水瓶,滚烫的热水烫伤了孩子。
她怨恨自己,说自己不是一个好妈妈,每每看到孩子,她痛心疾首,恨不得撞墙死了算了。
从此以后很少对孩子笑,更多的是自责,无法面对孩子,对自己的不满充斥了整个生活,家人的劝慰她视若无睹,慢慢的她封闭了自己,把自己关进了小黑屋,不敢出来。
她没有意识到这只是一次偶然事件,因为这个事件她得到了极端的信念,对自己不宽容,以至于与他人切断了心理链接。
很想告诉她“问题是问题,你是你,请不要把问题指向自己”
02 如何爬出自己设下的坑
以上几个坑,归结起来就是一个,即“僵化的认知”。
这些僵化的认知如同我们尘封的过往,没有翻篇,始终扎在我们心头上。
如果我们想想刚出生时的我们的什么样的呢?一定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元气满满。
那从什么时候变得僵硬、脚步沉重、不鲜活呢?从我们有了一个又一个对自己僵硬的认知开始。过多的评价、定型的评价像五指山一样压住了我们生命的元力。
儿童时期,我们没有成熟的心理防御方式,某些评价会成为我们对自己固定的认知,慢慢的我们认同了这些评价活成了评价中的自己。
这些评价像魔咒一样控制着我们,成年后也无法挣脱,但真的不能挣脱吗?还是我们不愿意挣脱?
我们有没有把责任推给父母,都是父母不好,都是原生家庭不好,都是环境,如果我生于富二代肯定不是这样的自己……
其实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父母也有那个时代对他们的亏欠,他们没有条件受到好的教育,他们没有学会如何成为更好的父母,他们已经尽他们所能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天。
但是,他们是他们,我们是我们,我们拿着自己人生的缰绳,却满世界的诉说自己的不幸。
解开缰绳的人只能是我们,别人最多告诉我们缰绳在哪里,不会帮我们解开。
想要过河,必须亲自尝试,不能当迷途中的小马。
03 搜寻9个高光时刻
你有没有有过成功的时刻?温暖的时刻?充满阳光的时刻?流动着美好的时刻?开怀大笑的时刻?充满正能量的时刻?像一束光打在自己身上的时刻?
请从过往的记忆中搜索9个这样的高光时刻,然后书写下来,从书写中找到力量,找到拥有力量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