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感觉我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想写陆小曼了。
民国是一个很特殊的时代,每一个新旧交替的过程,都会有很多激进过当的行为状态,就像打仗的时候冲在最前面的那一批人,类似塔罗中“愚人”,目视远方,怀揣着冒险和梦想,但看不到脚下的悬崖。
修行有一句话叫:在对立面修行。就是当这个能量起来了,这个“势”已经来了,但是如果你没有办法很好的掌控它,它可能会显化出一些相反的东西。比如说女性能量崛起的过程中,很多女人被迫害的事件层出不穷,被放大;另一方面,女人也容易把自己活成男人,要和男人竞争一较高下......这些都是女性能量的反面。
我会想要写陆小曼,一个是因为她很有争议,但又很模糊,特别是和徐志摩结婚以后,基本上感觉不到人,都是一些其他东西的“附着”,像生活习惯、被各种诱惑拉扯,反正感觉不到这个人的意志。
第二个是我是真觉得选择在那个年代出生的人,去承担那个时候命运的灵魂,太勇敢了。
因为人要突破一些传统限制的时候,会破坏自己的系统。民国时候的那批人其实在很激进的和“过去”决裂,包括了和他们切身相关的父母、家族、祖先、伴侣,甚至子女,个人系统会受到冲击,而这个会直接伤害到他们自己的生命状态。
所以做出这个选择的灵魂,其实真的很勇敢。不管他们的命运如何,在这个过程中都承受了什么。
陆小曼拿掉孩子,而且隐瞒所有人,这件事对她自己伤害很大,在能量层面来说。这应该是她后来生命力变得很弱的重要的原因之一。感觉她的状态漏洞百出,环境中的一点诱惑都可以泄耗她自己。
到最后变成一个长期躺床上吸鸦片,身体和精神双重萎靡的人。
徐志摩看到这幅景象,估计是真的没有了希望。
徐志摩空难以后,陆小曼用她自己仅有力量,很坚持的最终恪守了自己的爱情。也是她最初的信念。
在那个时代,“爱情”是一个很大的信仰。除了陆小曼,有很多的女青年为了自由恋爱、婚姻自由有过很激进的行为。它是时代的稀缺品,是当时年轻人自由独立的象征,也是一种精神上的进步。但多半结局都不好,有的甚至很惨烈。
陆小曼的后半生,翁瑞午在持续照顾她,她也在吸鸦片。当时有很多追求者,胡适甚至看不下去了,写信给她让她离开翁瑞午,负责她的全部生活。
但她好像没有生活的劲了,伴侣突然离世,对一个人的打击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