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瓦尔登湖 》 第四章远离尘嚣,是第三章声的升华,从回归自然,回归自然之声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源头,到真正体验到灵性之光。
本文分三部分
1:梭罗的灵性体验
2:灵性体验后智慧的升华
3:与诸神同在的源头:黎明灵性苏醒的第一次呼吸
1
《瓦尔登湖》第四章远离尘嚣 原文摘抄:
这是个迷人的傍晚,整个身心被一种感觉收摄,每个毛孔都充盈着怡悦。
一种奇妙的释然荡漾在心田,任我在造化之中任意去来,跟她融为一体。
亲身体会,身心喜悦充盈,与天地融为一体,获得生命源头的滋养。
《瓦尔登湖》第四章远离尘嚣 原文摘抄:
我身着衬衫在湖畔的岩石上漫步,凉风习习阴云低垂,天气清瑟寒冷,但是周遭一切依然无比熟悉亲近,大自然的一切令人快意,深契我心。
自然体验,不神秘,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满心欢喜。
2
《瓦尔登湖》第四章远离尘嚣 原文摘抄:
我只是知道自己是一个被称为“人”的存在,是一道思想和感情的风景,我敏感于自己的双重身份,他可以让我超脱于自我也超脱于他人。
不管我之经历对我冲击多甚,我依然会清醒于那个进行批评的我,似乎可以说他同时又不算是我,他是一个旁观者,他置身事外,正如对你而言他并非是你,对我而言他也不再是我。
心理学家看见,会说这是多重人格,人格分裂。
普通人看了说,这就是自言自语的状态,人会自我批评,也会在大脑里自我独白。
佛教说法叫“无我”,“破我执”,是否能在自心上下起伏时,随他去,定住。
修法一般把这个叫“内观”,只是观察自己,并不追随念头或者感受,如同看电影,保持一个局外人的身份。
有人说“顺其自然”,理解到顺自心感情欲望起伏的自然,就是放任自流,随便;理解到顺自然法则众人平等的法则,才是“顺其自然”,随缘。
无为而治,是不顺人心欲望,不放任,而是顺自然法则而治。
中庸,就是在自心和自然法则之间做一个平衡,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从下往上看,是灵性修行的台阶。
《瓦尔登湖》第四章远离尘嚣 原文摘抄:
当生命的戏剧――即便是一出悲剧――已然落幕,作为观众他便起身离去。就他而言,那出戏是一种虚构,只是有想象幻化的一场缥缈云烟。
这种双重性有时会让我们不易成为好的邻人和友伴。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能亲身体会到,并且体会到后能在生活里启用,佛教把这样的人称为“证量”。证得了“空性慧”,但还只是在路上,并不是目的地。
有很多特异功能或者修气功,瑜伽,打坐的修行者都能体验到空性慧。
这些人有的看起来“超凡脱俗”有的看起来“离经叛道”有的看起来有“特异功能”。
但这还不是灵性,搞不好就成了“怪力乱神”“走火入魔”。
梭罗的灵性始终追随自然的脚步,在基督教历史记载“耶稣”就是显示太多神迹被处死,教廷的火刑柱不仅烧死异教徒,也烧死了很多拥有神迹体验的人。
3
三个貌似神话的描述:老者,瓦尔登湖的最原始建立者。婆婆,天地之母。赫柏,诸神众生的活力源头。
《瓦尔登湖》第四章远离尘嚣 原文摘抄:
在风啸林间,大雪狂飞的漫漫冬夜,间或有位老者前来拜访。他是这里古老的居民和最初的主人,据说是他开掘了瓦尔登湖,替它砌上了石岸还围上了松林。他向我讲述远古的传闻和全新的永生,伴随着欢笑和对万物的欣赏,我们度过了一个美妙的夜晚。
老者告诉梭罗全新的永生的秘密,是什么呢?
《瓦尔登湖》第四章远离尘嚣 原文摘抄:
还有一位年长的婆婆,她就住在我的邻人之间,但对很多人来说她无影无形。我喜欢到她草香四溢的园子里漫步,聆听神话又采撷草药。她天性多产罕有匹敌,她的记忆远比神话古老,她会告诉我所有神话的起源,也会告诉我他们的始基,因为这都发生在她的童年时期。她虽然年事已高但面色红润,身体健壮。她喜欢所有的天气和季节,并且她似乎比她所有的孩子都长寿呢!
婆婆告诉梭罗所有神话的起源,还有起源的源头。哪婆婆的源头又是哪里呢?
《瓦尔登湖》第四章远离尘嚣 原文摘抄:
能让我们保持宁静和快意的良药是什么?并非你我曾祖的那种药品,而是自然母亲绿色丰产的万应良丹,自然母亲用它使自己青春永驻。
我的灵丹妙药,是让我吸一口原汁原味的清晨空气。
我真正崇拜的是赫柏,她有让诸神与众生保持青春朝气的法力,她或许是唯一完美健康活力四射的青春女性,她永远在大地上漫步,所到之处一派春光。
自然母亲的灵丹妙药:气,呼吸法门是人修行第一步,这一口气也是普通人的命,气是天地的源头。
灵性之光……气做引导。
自然界的声音是可以感知的,气无处不在,重要之极,但却最易被人忘记。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瓦尔登湖》回归自然(6)
――《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