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说明文章非易事,得之极不易;但文章却又是有方法可循有规律可依,否则天下文章出于何处?我将自己的些许经验总结为以下三点,仅供参考,若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生活是文章的源头活水。“问渠哪得清如洗,唯有源头活水来”说生活是文章的源头活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也是说文章源于生活;“先逢绝境,后出绝唱”也还是说文章源于生活。那么生活是什么?生下来然后活下去,或者死去。生与死便是两头,中间一大段就叫生活。而生活的主线是什么呢?它应该是人的思想,思想指导行动,一切人类行动的构成就是生活的全部。一个人只要还存于世,他必然要生活,生活之于他就是生命的全部,然而并非每个生活的人都是作家,生活也只是文章的条件之一。为文者,必然是一个懂生活的人,每天除了简单的柴米油盐之外,思索这些东西的在外联系,人类自己人本身的内在需求,并且愿意以文字的形式记录,经验总结或人生感悟等等,这样文字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所以有思想是为文的第二要素,思想哪里来?需要读书,神交古人。
读书是文章的思想启迪。“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扑在书本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简洁……”,伟人的思想启迪也源自之前那些先贤,这就是文化的传递性和传承性。我喜欢读先贤的书籍,从书架上取下一本,轻轻翻开,便觉得进入古人的精神世界,可以设身处地为古人想,让自己的思想火花与之相撞,在无数次的困惑与疑问后,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作为自己为文的思想。但是读书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首先需要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喜欢上读书,这是一件多么不易之事,一千人之中有二三人有雅兴即为幸事,孔子三千弟子,唯有七十二贤人,柏拉图弟子若干,唯亚里士多德一人也。所以读书第一要义需要悟性,没有就是没有,勉强不来。其次是耐性,读书是一件枯燥寂寞的事,没有顽强的意志做支撑,是不可能长久坚持下来的。所以苏轼说,成大事的人不仅要有超世的才能,更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所以悟性与意志对于读书必不可少,否则读书也只是装书而已,不会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想。当然有了读书的思想还是不够,作文也需要经验技巧。
经验是文章的刀锋战场。经验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他人作文的经验,二是自己作文的经验。前人的经验让我们少走弯路,自己的经验让我们更接近成功。一篇好的文章必然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和自己无数遍反复修改的结果,没有这两点作为支撑,好文章是不会问世的。正如“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一样,文章不易,且行且珍惜这颗创作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