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正在追热播剧《幸福一家人》。
房爸爸是一家面坊的老板,一辈子勤勤恳恳,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成人。尽管他不是好父亲的模范,但从小到大对三孩子有求必应,从来没有拿过鞭子打过他们,总是默默付出,不求回报。
他一大早起来,给子女买早餐,却被责怪太吵;想关心子女工作上的事,又被嫌弃唠叨;60大寿时,没有得到孩子们的祝福;不小心摔倒住院时,也没有得到孩子们的关心。然而,对此,他毫无怨言。
这个父亲对孩子的爱,太无私。甚至在被查出胃癌晚期,生命的最后关头,仍然担心孩子们会因他痛苦。对于他来说,只要能在剩下的日子里,能看到孩子们幸福就心满意足了。生病这件事,能瞒就绝对不说。
很感动,但又有点难过。这个父亲,把孩子们保护得太好了。然而,辛苦一生,却没有受到该有的尊重和理解,反而被儿女指责,不能帮助他们发展。
面对三个没有爱,自私,只会索取的孩子,我隔着屏幕都有想打人的冲动。然而想一想,剧中父母子女的关系,何尝不是现实状况的缩影呢?我们就是三个孩子,而我们的父母也和房爸爸一样,对于不好的事情,总是选择瞒着,下意识地将我们屏蔽在外。父母才是那个报喜不报忧的人。
(二)
随着剧情的发展,房爸爸得病的事,终于被发现了。原先和他关系最不好的大儿子,知道真相后,无比自责,但也忍不住哭诉:“从小到大,无论家里发生多大的事,你都不说,都自己一个人扛。每次我想关心你的时候,你总是说没事,放心,到后来我们父子之间的关系,只剩下‘饿不饿?吃了吗?累不累?’”
大儿子说得涕泪交加,在他看来,“没事”其实是一种拒绝,家人之间不该这样生分,应该互相扶持,去掉那些虚假礼貌。
听完孩子的话之后,房爸爸无比痛心,他解释自己不是不想告诉孩子,而是不知道怎么告诉,他不会说,他不能对孩子说:“我快死了,没救了。”因为他是爸爸,最不希望孩子们为了自己的事难过,那比他为自己难过更难过。
黄磊、张杰在《向往的生活》中,谈起了自己的家人,都提到父母生病的时候会选择隐瞒。黄磊说,中国式的父母有一个特点,叫不给孩子添麻烦。
他的父亲总是对自己报喜不报忧。每次黄磊想挤出时间去看父亲,他总是在电话里让他别来,因为怕给他添麻烦。
黄磊的岳父也是这种风格,尽管已经生病住院,可还是强撑着,不到迫不得已,绝不让他和孙俪去看望,因为怕给他们添麻烦。
初为人父的张杰在一旁听得很有感触:“父母其实内心里肯定是希望子女常回去看看他们的,但又不想要孩子们太辛苦奔波,他们宁愿自己寂寞孤单,也不愿意表露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去给孩子增加负担。”
(三)
昨天,外婆查出来得了肺性心脏病,很严重,住在重症监护室。妈妈从医院回来,在沙发上枯坐了很久,看见电视里母女情深的场景,忍不住说:“你外婆太可怜了。”说完,眼泪就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年轻的时候,外公常年在外,外婆一边料理家务,一边下地干活。五个孩子,都在长个,粮食不够吃,外婆就把本来就不多的地瓜粥省下来给孩子们吃,自己则偷偷躲起来吃野菜和米糠。
如今,外婆老了,不用担心温饱问题,可身体却不好了。在医生问诊的时候,家人才知道,其实在一个月前的例行体检中,已经查出了她心脏有问题。可是对五个孩子,她谁也没说,而是偷偷把报告单藏了起来。
爸爸也回忆说,一周前去看外婆,发现她脸色不好,要带她上医院。可外婆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一个劲地证明自己没事。最终,爸爸拗不过她,只能作罢。如果这次不是邻居发现她情况不对,及时打电话给舅舅,指不定又要瞒到什么时候,又会演变成什么大事。
医生说,幸亏来得及时,如果再拖下去就很危险了。家人埋怨她不应该瞒着。外婆却说:“不就是一点疼嘛,忍一忍就好,我都这么老了,没必要天天让你们花钱。”她心疼钱,更心疼孩子。
我的外婆,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对人生沧桑深有体会,很清楚孩子身上的压力,而自己上了年纪,只能看着却无能为力,她比任何人都心疼子女,怕他们累,怕他们苦,把所有生活中的负荷自己一肩挑。不说,是懂得孩子们的负累。
(四)
“没事”是不想添麻烦,也是一种安慰。
你无法叫一个一辈子都在为孩子付出的人,在年老的时候,突然为自己而活。他可能压根接受不了向孩子报忧的做法,也不可能懂得去寻求心理上的帮助,但是我们可以。
《小王子》里有一句话:你在玫瑰身上耗费的时间,使得它对你来说无比重要。
因为主动付出,所以才显得更加重要。任何一段关系亦如此,只有主动才变得更有意义。主动向别人示好,主动打招呼,主动改变,主动去关心父母。
就像这部剧里的三个孩子,他们知道爸爸生病后,特别伤心,开始改变,主动去做一些事情关心爸爸。大女儿终于走出情伤,与相爱的男人结婚生子;大儿子也不再冷漠,主动关心他人,改善了与周围人的关系;小儿子也开始变得勤恳踏实,接手房家的面坊。
他们陪爸爸聊天、逛街、过跨年晚会,把以前没说的、没做的,都说了都做了。他们在完成爸爸的心愿的同时,最终也找回温暖的自己,知道珍惜身边的人。而这,才是房爸爸最想看到的。
电影《记我的母亲》里,有一幕令人感动。儿子虽然尽义务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的母亲,却一直对小时候她抛弃自己带着两个妹妹,去台湾的事情耿耿于怀。他带着这种创伤长大,成年,成为作家,也无形当中,将这种创伤,带给自己的孩子。
他从不避讳自己对母亲的恨,并把它作为写作的动力,直到有一天母亲走失了,妻子才告诉他真相:战乱年代,为了延续血脉,母亲被迫将他留在家乡,而不告诉他真相,也是为了他能拥有持续不断的创作灵感。
最后,作家终于在当年母子分离的海边找到了母亲,驮起母亲的他,露出久违的笑容,这预示着其主动解开心结,与母亲和解。而此时的母亲,只记得自己的儿子,趴在作家身上说:“大海好可怕!”
他这才意识到,在这段亲子关系里,自己很少给予母亲足够的耐心。同时,作为一个父亲,他对女儿的保护,也和曾经母亲对他的保护一样,明白这一点之后,他开始主动在女儿面前表达情感,主动让女儿了解自己。
(五)
一个我们很难承认的事实:我们没有能理解、支持和帮助我们的父母;没有别人都有的嬉笑打闹、无忧无虑的童年,我们误以为幸福美满的家庭,该是人生的标配,最终却发现那其实是奢侈品,而最让我们难过的是,父母已经尽力了,他们能给的,都已经是最好的了。他们能做出的抉择,也是当时最正确的。
父母爱我们的方式,有我们理解的,也有不理解的,但是我们终归发现,在漫漫人生旅途之中,正是这些方式,温暖了岁月,驱散路上噬人的寒冷与黑暗。
当父母选择不向我们报忧时,不要抱怨,要理解,不妨将主动权掌握自己手中。
当父母说“没事”的时候,作为孩子,我们要对他们说:“爸爸妈妈,无论发生什么事,请不要刻意隐瞒,不要独自承担后果。”
当我们作为父母,想对孩子说“没事”的时候,我们不妨,偶尔也和孩子诉苦:“是呀,生活真的挺辛苦的。”
有人说,隐瞒是父母对子女最深刻的爱,那我宁可让这份爱变得肤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