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理解似乎不对,“世上最困难的是认识自己”——它是直观还是概念?」——上篇
上次的例子产生的疑问由康德的概念形成得到解答,似乎是一种层级关系——感性通过知性形成(原文不在身边,无法引用)。如果某个概念在思维中使用了其他概念——论述自由意志之中使用了道德价值等等,那么,在何种程度上为“感性”?由直接刺激的表象还是由表象与新的刺激产生?
应该是我错了,我所有的疑问并不是他的原则,也许在他看来是牛头不对马嘴。不过,给与我安慰的是——至少我能够得到思维过程的痛苦、逻辑达到的兴奋,不幸的是——这种批判就是对“感觉给我安慰的表象”的批判。于是不能得到安慰,因为无法确定。
把“自由意志”所蕴含的条件全部抽离,只剩主体,主体的行为是否是随机的。如果是随机的——或许是上帝决定的,该如何解释“自由意志”。如果加入了某种条件,比如限制他的学习时间、规定先劳心后劳力,他在这种限制之下,是否是“自由意志”?
似乎不能得出“自由意志”这个概念,同样也不能得出“宿命”的概念,于是它们依然是表象。
至于为什么相信“宿命”、同时又相应“自由意志”。“宿命”是对表象的认同,“自由意志”是对表象的抗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