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后一直没回过老家。
其实也不是没有空,但是好像心里隐隐约约有那么一丝念头,不想回去。五一放假的时候,我妈还专门问我回不回,我直接回答订好了出去玩的机票。
为什么会这样,这与我家那个古板的老爷子有关。
我出生的时候,很多年轻的父母已经改变了过去的称呼,孩子学说话,不再叫“爹娘”,而是“爸妈”。我和哥哥,从小在我妈的要求下,喊的是妈。
我大伯家的三哥,比我哥还小上好几岁,跟着前面的哥哥姐姐叫爹娘。我们那里称“娘”叫“nia",现在听来很土。
但是我们家当爸爸那个人不允许我俩叫“爸”,只让喊“爹”。据说我还没出生的时候,我哥对着他叫爸,就是不答应,喊爹才肯点头,我在我哥之后,顺理成章跟着叫了爹。
小时候不觉得有什么。长大了之后,尤其是青春期,往家里打电话或跟小伙伴儿聊天,提到父亲,那个爹字总是叫不出口,觉得别扭,以至于很长时间内我在外面都是信口说“我爸、我爸”的。
不再为称呼纠结是自己当了妈之后,确实体会到了为人父母的不易,也成熟了一些,不再为表面的东西计较,这才自然一些。
但是我爹的古板劲可是一直没变。
小时候,我妈给我涂个红脸蛋,打个红胭脂,如果被他看过了,必然很快让洗掉;长大后,如果敢穿一件颜色鲜艳的衣服,他就赶紧瞪眼睛让我换了去。
其他方面的固执也是“罄竹难书”,只吃手擀面,不吃挂面和面条机压的,我妈生病期间还要擀面条;稀饭只喝玉米糁,面汤和大米粥都不吃,我妈糖尿病,也得跟着他一成不变的饮食……
其他方面,似乎找不出他的不好之处。其实还有,脾气不好,打过我妈,打我哥很多次,但没打过我一次。我长大后经常叫他“老封建” ,他也只是瞪瞪眼而已。
唯一一次起冲突是高中复读。他认为女孩子终究要嫁人,是别人家的人,没必要花钱读太多的书。
但我继承了他的倔劲,不考上大学就是不罢休,后来还是他投降,用在农田里起早贪黑挣的钱让我继续读书。
后来研究生毕业,按部就班考公务员后,我曾开玩笑,如果听他的话就会像小时候的玩伴一样,身后拖着至少三个小孩子,一辈子困在农村,那样的话就是他理想的吗?
他只是笑笑,说,你做的对。
过年的时候,劝他不要再干那么多活,有空了多休息,注意身体。可是他不听,六十多岁的人了,还喂了好几头牛,每天放牛,拉草,忙个不停。
说的多了,都有些生气,我说,你把身体累坏了 最终不还是儿女受累吗,再这样子我不回老家了,省得看着心烦。
于是就很久没回家,其实妈妈告诉我,我爹之所以要喂那么多牛,是为他们两个养老做准备,是为了减轻我们兄妹负担。
即使知道这样,我也只是心里内疚一下,将近半年时间没回去过。
端午假期,终于回去了。我妈说,你可回来了,你爹都说,闺女是不是把我忘了。
我愣住,不敢相信这是我那个古板的爹说的话。
从什么时候起,超过一周不打电话,他就会跟我妈唠叨,闺女忙啥呀,也不打电话;跟我妈通话的时候,他总在一边听,跟他说话时,他又借口自己忙,不用说,其实是想省电话费。
从什么时候,我们长大了,父母老了,开始依赖我们。
幸亏这次回去还专门念着他,怕他们俩在家里不舍得买好的吃,买回去的奶啊什么的又都分给了孙辈,所以做了一罐肉酱带回去,拌面夹馍都可以吃。
提前一晚准备材料:肉末、花菇、豆瓣酱、豆豉、洋葱和其他调料
切碎
准备比平时更多的油
肉末翻炒至水分干掉,肥油渗出
放入花菇和洋葱碎
干煸至这种状态
放豆豉、酱、辣椒粉(是做韩国泡菜剩下的看起来红,但是不辣)
放糖,翻炒起锅,放凉后装好
可以根据自己口味放芝麻、花生碎、核桃碎,更美味。
回家后对老爹说,这是专门给他做的,老爷子嘴上还说,我不爱吃这个,其实,别以为我没看见他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