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会员群里,家长抛出这样一个问题:
女儿非要穿袜子她第一名,我都穿好了,她哭着要我脱掉,怎么办?
孩子非要第一名输了就哭怎么办?
这个场景,我想可能有如下几种可能:
--孩子--
1、孩子很想在穿袜子这件事上赢了妈妈;
2、孩子此刻就是想赢了妈妈,不管什么事,两人已陷入权力之争;
3、孩子原本有情绪,借机找茬;
--家长可能因此的思考--
1、妥协退让吧,大事化小;
2、较劲,非赢了孩子,并打算因此给他上一课;
3、不知所措,是听好,还是不听好呢?
4、觉得很正常,孩子嘛,就是这样。
那么,对于这同一场景下的,各种“行为目的”,我给大家分享如下几种处理方式,仅供参考选择:
方式一:
温柔的抱起她:
妈妈:“宝贝,你真的很希望能赢了妈妈,对吗?来,妈妈抱抱!……妈妈爱你!”
宝宝:“哇……”他哭的更大声了。
妈妈:“难过的时候,想哭就哭一会儿吧!妈妈陪着你!”
等到孩子情绪好一些,问:“你现在感觉好一些了吗?”
宝宝:“好一些了。”
妈妈继续温柔的抱和抚摸:“妈妈爱你,妈妈很重视你的感受。妈妈也很喜欢赢,不喜欢输,这很正常。妈妈理解你!”
共情到情绪平复后,问:“我们一起想一想下次怎么做,可以在穿鞋这件事上赢了妈妈呢?”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后续,还可以继续用故事的方式,去让孩子感受,输赢所带来的情绪,以及不同情绪带来的后续影响,慢慢让孩子感受到:其实输了也没什么大不了,比赛只是游戏,只要过程中自己尽力而为了,就开开心心的享受自己努力的过程吧!最重要是和自己的昨天比,有进步就值得欢呼!
方式二:
宝宝:“哇......我要赢,妈妈脱掉,重来!”宝贝大声哭着说。
妈妈:“哦,宝贝希望重来一次这个比赛,对吗?来,妈妈抱抱,妈妈爱你!等你感觉好一些了,我们再重新比赛一次怎么样?”
等宝贝情绪平复一些,妈妈快速的脱掉袜子,说:“宝贝,我们再来一次吧!预备,开始!”然后,假装很用力但却又很笨拙的样子,最后输给了他。
妈妈:“哇~~妈妈输了,输了,好难过!”假装哭起来,感受下他的反应。
孩子可能又抱抱我们,学着我们刚才的样子来安慰起我们,然后和孩子紧紧拥抱,告诉他:“谢谢宝贝,这个拥抱让妈妈感觉好多了!”
-----接下来大家的情绪都又处于平和状态了。可以和孩子愉快的讨论刚才的话题。
妈妈:“宝贝,采访下你,刚才输了的时候,是什么感受呀?”
宝贝:“难过!”
妈妈:“嗯。现在你也采访我,说:妈妈,你刚才输了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宝贝:“妈妈,你刚才输了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妈妈:“也是难过!”
-----继续采访。
妈妈:“那你第二次赢了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呀?”
宝贝:“开心!”
妈妈:“嗯。接下来问我。”
宝贝:“妈妈,你第一次赢了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呀?”
妈妈:“我也很开心!”
-----邀请总结反思。
妈妈:“咦,宝贝你从这个采访中,发现了什么?”
宝贝:“赢了都开心,输了都难过。”
妈妈:“对哦,我们都一样!”并唱起来:“我们都一样~~”
妈妈:“那,开心的时候,我们会做什么?不开心的时候,我们又会做什么呢?”
宝贝:“开心的时候,会笑,会蹦蹦跳跳。不开心的时候,难过,想哭。”
妈妈:“是呀,我也是这样。而且开心的时候,我们会友好,会关心对方,很多事情都更好玩!你更喜欢开心的时候,还是难过的时候?”
宝贝:“开心。”
妈妈:“哦,现在妈妈遇到烦恼了。妈妈很爱你,你也很爱妈妈。那我们可以怎么做,让咱俩都很开心,很友好很有爱呢?”
宝贝:“妈妈,我们不比赛了。或者我赢一次,你也赢一次!......”
和宝贝一起头脑风暴,想出更多的解决办法。并让孩子慢慢认识到:输赢是结果,只要过程中我们尽力了,玩的开心最重要!
朱老师说:
1、赢了开心,输了难过,这是人人都有的正常情绪反应;
2、和善的态度,孩子更容易感受到“爱”;
3、每一次挑战,都是一个绝好的学习机会。“太好了,机会来了,我们来看看能帮助孩子从这个事件中学到什么吧!
4、感觉好,才能做得好。解决问题前,先看见情绪,处理情绪;
5、赢得孩子,而非赢了孩子;
6、育儿是场修行,注重过程,而非快速要结果。慢慢来,比较快。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有帮助,记得分享给身边更多的人一起学习、成长吧!如果您还有其他的疑问,请你加微信告诉我,15118150290(添加时请备注:简书)。
成为一个智慧的家长,远胜于培养一个听话的乖孩子!感恩遇见,期待带你一起,悦享成长,遇见更好的孩子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