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几位朋友相约掼蛋,一位迟到十五分钟,其他三个人都很不悦,认为其迟到是不尊重人。大家一致认为,他的时间观念不强,没做过老师,没上过班,是自由职业者,可以理解。
我们笑话以前一个朋友,不遵守时间,人在南京电话回答说马上到。一个小时过去,回答还是马上到,原来才到盱眙,再过一个小时,回答马上到,这下差不多了,到城南了,又过半小时人才到。在他是世界里,马上,可长可短。我现在听到人回答马上到,我会习惯性的问一句,是十五分钟还是五分钟,不要说马上。
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各行各业越来越卷,焦虑越来越多。AI学习机,都成了家长辅导小孩的“鸡娃神器”。同事王女士曾经以为,AI学习机可以像广告中所说“从小学用到高中”。“现在发现根本不可能,好多品牌恨不得一年推出一款新品,不断升级换代,老款就会变得很鸡肋。”社会推动你不断加速,不断焦虑。
今天阅读一篇文章介绍,法国人认为,陪伴家人比工作更重要,节假日必须放松身心。拼命工作被绝大部分人所否定,人们都更看重个人幸福,法国人工作的目的是生活。我们什么时候能有这样的共识,该多好呀。
在法国,如果要找法国人办事,最好提前一个月或至少两周发邮件,因为他们无一例外都回复得慢,每个法国人的内心都有一种稳稳的松弛感,仿佛定海神针。办事拖当然只是表象,缘于心态的松弛,工作没有压力感。他们认为工作是无限的,生命是有限的。与我们的严于律己不同,他们奉行宽以待己,也不严于律人,都慢慢来。
法国人对中国人的勤奋感到惊叹,如果要牺牲休息时间而换取财富,大部分法国人都不接受。不同国度间也可能存在一种“时差”。譬如中国人对“准时”的理解是,约定几点就是几点,误差值在几分钟吧,如果晚到五分钟以上,属于迟到,出于礼貌要打招呼。但法国人认为,过15分钟到也属“准时”,没有迟到。他们亲朋好友之间聚餐或相约喝咖啡,有15到20分钟的延宕宽容,无人在意这个“准”。
原来法国人的浪漫是这样的,生活也可以是这个样子的。我们以前的生活也不是这样的。木心的《从前慢》中写道: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