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如何阅读一本书》,过程十分痛苦,起初以为是个人不懂阅读技巧所致,但在学习和并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内心依然是煎熬的。
我原先的想法只是想知道怎么做就好了,但这本书并不主要讲方法,而是讲很多方法背后的论述。
所以我只能一边痛骂这本书啰嗦,一边又觉得有些内容确实是有用的,不得不看。
但我又担心如果强忍着煎熬读完这本书后,下一次面对想看的、觉得有价值的书该怎么办?继续如此煎熬的话,就太令人难受了。
回顾检视阅读那一章,两次略读就是两次判断这本书要不要读。当时书里的观点是,只要有助于增加理解力就值得读。
但为了不使我们在阅读一本书时太过痛苦,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经过一番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被我锁定在选书这一步。想要选书,首先要知道书的分类。
检视阅读中,有通过书名判断一本书的主题的方法,也有读完整本书判断书籍类型的目标。
当时我知道的书籍的类型只有两种分法:一种是莫提莫.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的分类方法——虚构文学类和说明性的论说类,论说类又分为实用型和理论型。
另外一种分类是“中图法”,是按照学科专业来分类的。
但这两种分类法是无法让你判断你所认为的有价值的书能不能对你的脾气。不对脾气,再怎么想读的书都会读的很痛苦。
而有种分类法却能够判断一本书是否符合你的脾气,我暂时不知道它的名字,但其原理是:
根据DISC人格分析法,可以将人分为四型人格与行为。而书籍也可以分为四类以匹配这四型人格。
四型人格简介:
1、 D型人格(老虎型):支配型性格,大胆、进取、创新、好胜、追求效率、结果导向、反应快捷、直接、强硬、主动、果断行事、爱冒险的、精力充沛、有竞争力,但是不善于社交,不够圆滑。
2、 I型人格(孔雀型):影响型性格,热情、自信、乐观、友善、乐于社交、很会表达、说服力强、乐于助人、追求刺激、冲动,但是缺乏毅力和坚持,经常脱离不现实。
3、 S型人格(考拉型):稳定型性格,性格温和谦逊、友善可靠、耐心、追求稳定、喜欢按部就班、合群、稳定、善于倾听、富于同情与耐心,但随遇而安,缺乏明确的目的。
4、 C型人格(猫头鹰型):分析服从型性格,自律、准确、谨慎、注重细节、追求实事求是、高标准、善于分析、逻辑性强、完美主义。灵活性不足,喜欢独处,不喜社交。
而书的分类就是:
1,D型:快给结果型。篇幅不长,废话少,内容直接告诉你方法,你可以直接按着方法做。正好对应行动快、做事快、说话快、决策快的人。
2,I型:很有意思型。下结论前一定会以故事佐证,喜欢用图片加以说明。书整体给人的感受就是有趣,故事多,配图多。对应更在意感受、爱讲故事、说服力强的人。
3,s型,慢条斯理型。内容有用,但赘述较多,篇幅不短,排版简单。比如教材、文学作品。对应做事慢,说话慢,决策慢的人。
4,C型,谨慎周密型。特点是专业烧脑,无法速读,只能慢慢体会,仔细分析,需要重复阅读。比如专业参考书,考试用书。对应做事慢,追求完美、喜欢数据,思维谨慎,逻辑力强的人。
知道这种分类法后,对于一本书价值的判断,就可以更加细致了。即使很多人并不能确定自己的性格,但在阅读之前,想读那些书。
时间有限,想快速知道一些方法的人,就可以读D型书籍,时间充裕,就可以读一些论述周密的书,如S和C型。
如果可以的话,在阅读某一个主题的书之前,可以通过略读的方法建立四种类型的书单,既能锻炼略读的能力,也能更确定自己最适合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