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九年有余,遇见的人和事也不算少了。因为属于程序猿出道,所以多以技术型同事居多。我们都以技术型人才自居,很少再去关心技术之外的事物,很少去思考有关于商业模式的问题。对于很多技术型人才而言,我们会认为努力钻研技术走架构师的岗位也是一条畅通的大道。
然而在去年,因为参加的一次培训会议,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在那次会议里,主嘉宾Martin L. Abbott说,他认为的优秀的架构师需要满足三个条件:1、足够聪明2、懂得聆听3、有商业敏感度。
前面两点非常好理解,但是第三点会让很多人费解。我一个做技术的,我需要商业敏感度干啥?我跟许多同行聊过这个问题,大部分人都是说:我正是因为没有商业敏感度,才来老老实实做技术,我懂商业还写哪门子代码。这类观点的人不在少数,甚至于其在公司已经做到一定高度了。
其实,这个问题我觉得也挺好说清楚理由的,也很简单。因为我们是为企业服务的,企业的根本目标是盈利,如果事业是一种商业行为的话,那我们服务于商业行为的人,有什么理由说我不需要了解商业?当然,这并不会是一条很容易的道路。
但是我想,人往高处走,谁又不希望自己将来能站得更高一点呢?我现在也在做一些架构的工作,我也清楚的体会到了,一个去思考商业行为的架构师和一个不考虑商业行为的架构师的本质区别。商业的终极目标一定是获得利润,所以优秀的架构师总是生产适用的架构并且保证它能持续适用(即扩展),因为他会一直把赚钱当做第一要务,技术永远应该为商业服务的。
这个道理推广到任何一个职业应该也是合适的,一个销售需要考虑赚钱吗?太需要了。一个运营需要考虑怎么赚钱吗?太需要了。那一个前台文员需要考虑怎么赚钱吗?我只能说,会去思考的将来会成为行政总监,不去思考的也许将一直是前台文员。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在商言商,商业敏感度真的很重要。诚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商业的天才,具备商业的天赋,但是多听多看多思总会是好的。
我记得那年微信红包刚出来的时候,我傻乎乎的跟朋友说:微信真是钱多啊,做这么个应用,峰值时得使用多少资源啊,就为了跟支付宝去抢个流量,太愚蠢了。然后事实证明,我是愚蠢的。不是说它是否能抢赢支付宝,而是,我看不懂它的商业模式。后来,被人一句话点醒,原来金融是这么玩的,现在看看自己微信零钱里还有几百,是的,我就这么让它赚着本属于我的利息,却也懒得取出来。后来它开始收取手续费,那手续费是真的为了赚取手续费,还是为了提高人们取现的门槛呢,我想大有可能是后者吧。所以说,最长的套路应该都出自于那些精明的商人。
是的,商业模式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怎么把别人口袋的钱合法的放到自己口袋里来,但是它确实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之一,另一件事是:怎么把自己的思想放到别人的脑子里去。这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因为它没有标准答案,没有标准的解法,但是却吸引着无数人去解答,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