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千年皇权社会,宋朝是个独特的存在。古代华夏文化造极于赵宋,仁宗朝是赵宋的巅峰。这是一个值得仰视的时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
宋朝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王朝,宋仁宗亦不算一个圣文神武的皇帝,但这样的无为而治,却开创了“仁宗盛治”的繁华时代,这离不开宋仁宗的帝国精英。在这个武将开创的朝代里,文人却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政治舞台的主角,演绎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宋朝。
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等文化巨擘星光闪耀,唐宋八大家中六位活跃于此时。吕夷简、晏殊、范仲淹、狄青、文彦博、富弼、包拯等名臣辈出,足以令前人汗颜,更为后世津津乐道。
宋代除了文人精英,也不乏拥有政治智慧的后妃,比如章献明肃皇后刘娥。“仁宗盛治”局面的出现,离不开仁宗的继母皇太后刘娥。昔日的丑小鸭蜕变成了白天鹅,进而涅槃成金凤凰。朝政在刘娥的打理下,可谓井井有条、恰如其分。
山野里盛开的百合花
刘娥就像山野里盛开的百合花,也许不够娇艳,但芳香四溢。刘娥虽来自民间,但她有知识,有阅历,自然有见识,这也是真宗被她所吸引的原因。当她经历逐出王府的风波时,被雪藏在真宗心腹刘恒家时,她纵有冤气仍不改她与书本为伴,博览群书,才华出众。这让我不禁感叹,“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经历逐出王府的风波后,百合花似乎嗅到了属于它的春天的清香。面对“狸猫换太子”的宋仁宗,他以温柔的力量为自己留下后路,为政局留下和平。即使宋仁宗并非她的亲生儿子,但刘娥善待宋仁宗和他的亲生母亲李宸妃。
这就是刘娥的智慧,她具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从“杯酒释兵权”起,宋朝的统治者都善于“温柔一刀”,在温情脉脉中治世、安民、平天下。
宋朝,皇家在社会上营造“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氛围,让更多的文人精英“入我彀中”。除了经筵,仁宗还收集、整理诗文礼乐,充实了“三馆一阁”。这里充满着浓郁的学术氛围和帝国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开放的思想,开放的社会,繁荣富足自在其中。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犹记洛阳八友,他们是社会的精英,帝国的砥柱,他们学识渊博,道德崇高,是儒家的君子。洛阳八友游历嵩山,他们从嵩山回到洛阳,到了龙门山时已是夜晚,便投宿于此,他们的长官钱惟演带人来传话,在龙门山赏雪,不必急着回去。好一个风花雪月,遇到这样的长官,真是文人的幸事。可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文人精英无疑是美玉中最晶莹纯粹的那一颗,而那些奸佞却是沙中砾石,丑陋、顽劣、卑污。
欧阳修用一颗直率的心和非白即墨的眼光,时刻警惕地寻觅美玉和砾石,或引之为同道,或弃之如敝履。可谓“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不仅如此,他还虚心向他人请教。他虚心向尹洙请教,潜心写练习写作古文。在隐珠的指导下,欧阳修又将《双桂楼记》重作一遍,写得超过了尹洙。可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但天下并没有不散的宴席,聚欢离合乃是人间常事。洛阳文人各奔东西,他们像一颗颗种子,日后长成参天大树,呵护自己理想的文学天空。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范仲淹第一次被贬睦州时,梅尧臣写诗为他鸣不平,勉励他不要放弃,以后定会重新受到重用。而后来的一篇《灵乌赋》,却与过去的态度大相径庭,不是积极支持范仲淹的所作所为,而是劝范仲淹保身待时,闭口不言。但以范仲淹的品格坚如磐石,岂会在逆境中改变操守! 他写了一篇同题文章,表明心迹,作为对梅尧臣的答复。范仲淹借灵乌之口,表达不惧人言、不畏权势的决心。“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是专制社会知识分子对言论自由的觉悟和抗争。
正因为文官集团壮大,才形成文化科技争奇斗艳的壮丽景象。纵有帝国精英,这帝国中也不可少了宋仁宗。 宋仁宗本人宽容、仁厚,善待大臣,体恤民生,不折腾,不矜名,不封闭。皇帝包容异见,士大夫和而不同,为大宋的繁荣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