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位于河南省最南边,在信阳的最南与湖北省孝感市宣化镇的交界处,有很多分散的小山村,一个村子二十多人到几十人不等,这里出生的人被称为农民,世代耕作在此。
上个世纪90年代,打工热潮席卷这个地方,由于这个地方都是丘陵地带,直到目前为止,所有的劳作基本靠人工,效益非常低,所以在打工热潮的带动下,年轻劳动力全部南下进城务工,家里面剩下的就是我们反复听到的留守儿童。
最古老的石磙把水稻从秸秆上撵下来
原始的耕田地用牛拴住犁一趟一趟的往复
原始的房屋—土丕屋,用模具把水稻秸秆和泥巴混在一起制作出来的土丕。
这样的自然环境和劳作方式目前依然可见,只是人烟稀少…
我就出生在其中一个小山村,童年时代最多的时间就是放牛,上学是件痛苦的事,放假也是见痛苦的事,因为要放牛。每天放学要走半个小时的山路,那个时代没有现在这么矫情,除了报名交钱家长去一趟学校,其余的都是自己走去,大孩子带着小孩子,那时候不知道什么是恐惧,那时候学生不听话,老师就可以替父教子,每个老师都有一根棍子作为惩罚的工具,简单粗暴有效。现在估计都没有了,现在大学生,家长会拼命,社会会谴责。
上小学的时候最盼望的事就是过年,那时候年味很浓,外出打工的爸爸妈妈都回来了,村里谁家打工回来了,一个村子的小孩子都会跑道他家,也不说话,眼神充满期待。
最渴望的也就是有一包方便面,那个时候10元能买一箱30包,如果能有一箱那是最幸福的事。
初一的时候,我们每个小孩都会提着个袋子,一大早就一家家的串门,也不说话,往别人家门口一杵,就是拜年了!回馈给我们很多苹果,糖,橘子,这都是好东西。也是我们年后的小金库。
那时候电视都是黑白的,电的供应也不充足,电视需要稳压器,过年的时候电视根本看不了,电压不够,电视只能收到一个台,那种简易的天线,风一吹,就没信号。
那时候夜晚一家人坐在漆黑院子里,没有手机,没有干扰,一边聊天,讲他们曾经的故事,一边看星星。
记的我上小学一年级事,爸妈都出去打工了……每次离开都要大哭一场……是不舍……感觉是孤苦无依…从那以后这种感觉一直存在着…小学就是这样在寄宿的生活中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