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明日艳阳高照

阳光还算明媚,只是干扎扎硬朗朗地冷。单位一行12人,行进在去乡下精准扶贫的路上。未知实
际状况如何。由此事来看,政府终究做了一些实在的事。车子在行进之中,透过蒙霜的玻璃窗,广袤的土地延延展展地平铺在群山之间。但却到了冬藏的时节,除了土黄色,便是田垄上剩下的庄稼的茬口。田间地头的杨树,凋尽了夏之葳蕤秋之金黄,光秃秃爽厉厉地赤条条在冬寒中挺立着。在这一浮雕版画上动的是几处牛群,说是牛群,数量并不多。三三五五地在地里寻食,几只喜鹊有些慵懒失去往日的灵动。一条小河循着它昔日浸出的河道缓缓流淌。河床浅水已结出了冰凌。

接着,视野里出现一抹安静的红色,那是农人村落的瓦菲,我知道:红石镇到了。
冷清,萧索,封闭……北方的农村大致如此。当然,这里也是不例外的。

不虚此行,常见而再实惠不过的评价了。眼中
所见,耳中所听,心中所感……大不同于往日。虽然在儿时和工作后早就见惯了农村的传统气象,感慨着她的落后与贫瘠,但那毕竟还有些温暖的乡意乡愁。而今天真可谓“常无欲,以观其妙”了!别有一番滋味。此种心绪的萦绕熏炙下,我们又走访了贤儒镇的两个村。终因出行用车问题而提前结束了此次行程,确乎有点遗憾。

然而我的内心终难平复,便成此小文。

“扶贫”,扶不起来命。我向来是这样想的。今
天自然也作如是思。

“精准扶贫”,的确对贫寒的家庭有着雪中送炭
的效用。中国广大,农村广大。这样的农民家庭岂止几户?这样的农村形态又岂止几镇几乡?纵贯珲乌线,从松嫩平原南部的松原到吉林东北部的汪清,从平原到山区,这样的农村没少涉足。她们倒也勃勃,我却不敢说生机二字!支援所需要的财富在我们的国库里的确是算不得什么!可在我看来,广大农民兄弟们需要的是生存生活方式的改变与适应,而不是手心向上的接纳。长此以往,他们将心依何处?人格心理上的卑微感,以贫为恃的扭曲态,久居闭塞的压抑感……看来城乡差别依然是存在的。特别是在城市进城高速发展,物欲极尽泛滥的挤压之下,他们更需要心灵上的安顿。而精神的独立与挺拔需要的是独立的可再生型的生产方式,是在思想与见识上的与外界对等的交流,是重新找回传统农业文明下形成的坚韧与不拔,是新时代下真正的与时俱进给他们塑造的自信。与之相对的,不是永久的给予,不是时代高速发展下被相对速度抛下的那份落后中的绝望,不是商业文明挤压下农民坚韧品格的萎缩,更不是面对影视媒体所呈现的光怪陆离时的那份痴望与迷惘!

在那农人品格渐趋崩溃与流逝的今天,我们是
否不要让视域回避她,也来谈一谈坚守呢?当然,我并不是鼓吹农村要回归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一论断是早已经被证实了的。就如同说,谁说教师就要甘于清贫?我只想说:我们能否在解决燃眉之后,打破原有制约建构新时期的农人生存方式,重新寻回自信挺起本该坚韧的脊梁?

最后我想说:为何我的眼睛常含泪水?因为我对
这土地爱得深沉! 2017年11月15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上篇】 这是一个返贫户的内心独白,但绝不是所有贫困家庭的写照! 我虽然曾经多次走访、帮扶贫困的家庭,给他们送过温...
    邓文伟阅读 3,671评论 5 12
  • 每一段青春都是限量版,时间有限,不要重复无意义的事,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害怕遇到挫折失败,勇敢追随自己的...
    微风吹乱的发丝阅读 2,271评论 0 1
  • 今夜接到你的电话,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是我叫他们在群里收集个人电话号码的,也知道你不会报你的号码,所以才把我的...
    休行阅读 1,755评论 0 0
  • 2017年7月28日,日拱一卒,积硅步,精进未来的自己。 100天,33本,打卡第8天。 今天开始读杨澜的《幸福要...
    凡尘花仙子阅读 3,192评论 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