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你的假我,成就非凡人生。《完美旅程》以大学新生常见的问题为题材,融合正念和内观等心理调节技术,穿越假我,触碰良知,并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智”,“勇”作为核心价值观。
大龙和星悦开启了发现平凡中的不平凡寻求自我力量的历程,假我极力阻止,究其原因,原来人类若发现答案,它就会失去力量。正如剧中所说,每个人都有一颗追求不平凡的心,其实追求不平凡并不是什么理想,实质上是源于我们内心的不满,嫉妒,恐惧。是啊,我们不甘心成为一个平凡的人啊!
想起梁晓声先生写的一篇文章《为什么我们对平凡的人生深怀恐惧?》文中写道:中国当下的文化,过分“热忱”地兜售所谓的“不平凡”的人生的招贴画。但是,不平凡终究是少数人,平凡才是常态。与此同时,平凡的中国人平凡是平凡着,却十之七八平凡又迷惘着,这正是我们的某些下一代不畏死而畏平凡的症结。在这里也不说的那么宽泛,只说说我们自己吧,说到这里,最近的一篇文章火爆网络,北大教授徐凯文《北大四成新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甚至已经放弃自己!》看着标题,大多数人会想到北大的学生居然有那么多的学生有心理问题,但是这个不仅仅代表北大,这是我们所有大学生的现状!也许情况可能没有那么严重,但是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所有人警醒。现在的我们不这是这样吗?
意义的缺失引起我们的恐慌、茫然和不知所措。这是在追求不平凡时,必然会想到的人生终极问题——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其实这个本身就是有意义的问题,哲学家最后都会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是虚无的。“意义”这个词语的重量是所有文字都无法承载的。
舞台剧《完美旅程》提供了缓解甚至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正念,这是个佛教术语,念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修行者将思想固定在某个对象上,专注的观察它。在众多的解释中,有个解释让我很是赞同,正念是一种心理状态,通过不忘失的意念,以保持思虑的稳定、不飘荡。用一句话来形象的解释就是,世界如此美妙,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我们需要通过正念来缓解内心的焦虑,改变自己的观念,实现自己的价值。
记得还在上初中时,那时的我是个脾气暴躁、性格顽固的人,或许不该用暴躁这个词,而是不能控制。有一次发脾气拿起小刀就把同学的手指割破,在鲜血流下的那一刻,我感到了恐慌与愧疚。事后,深深觉得自己的不正常,我找到了我的老师,希望能找到好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我现在无比的感谢那时的自己和老师。他教会了我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让我不再不知所措。那就是描字帖,想生气了,就深呼吸,拿出字帖来,一遍遍的描着,不必在意写字的速度,不必在意写字的美观,只要沉下心,稳住自己,反复的临摹着。字帖从一年三本慢慢的变成一年一本,最后变成好多年都没写完一本,这就是进步。现在的我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我还是随身装着一本字帖。
在之后的学习里,我慢慢的觉得老师的做法与正念疗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样的将思想固定在某一对象上,保持思虑的稳定等等,也许他当时只是不希望我去伤害别人、伤害自己吧。对我来说,正念解决了冲动控制的问题。也许有人会说冲动控制和生命无意义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其方法“正念”可是与我们息息相关呐。正念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和缓解焦虑、抑郁、强迫、冲动等情绪心理问题,在人格障碍、成瘾、饮食障碍、人际沟通、冲动控制等方面的治疗中也有大量应用。在人生意义上,正念主要是改变我们的认知,改变我们的认知,从一种形式上来说,正念时时刻刻在塑造我们的价值观念,让我们变成一个完整的人。
平凡在这里不是碌碌无为,平庸无奇,而是突破的内心障碍,洗尽铅华,回归真我。追求不平凡却不能说是错的,有人说,你的平凡让我看不见你,你的不平凡让我不敢看你。在剧中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因为他们相互理解,相互体谅。但是,现实中并没有那么简单,事实上,只有不平凡的我遇见不平凡的你,我才敢面对你。有了平等,才有对话,也才有你来我往,生活就是如此罢了。
如此看来,平凡与不平凡都有其自身的价值,这个取决于我们自己。
外在的轰轰烈烈终究是过眼云烟,内在的幸福美满和平快乐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希望所有人都能够从平凡的人生中发现不平凡。
涉及文章
徐凯文《北大四成新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甚至已经放弃自己!》
新校长传媒《老师,我就是那四成认为人生没有意义的北大新生之一》
清流《什么是正念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