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场无尽的修行,而修行就是修心。古人云: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阅人无数,不如贵人相助;贵人相助,不如高人指路。
古往今来,站在高人看事情的高度,简单,真诚,不计较,不利用。
因为,普通人所站在的角度看到的是一个“点”,而高人站在的角度所见到的是整个“面”。
大千世界,茫茫博海,天天都会遇见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无论面对什么,都别太计较,都别太在意?
既想得到,又怕失去,得失之间的挣扎,扭曲的是自己的灵魂·····!
在看“点”和“面”上取决于你能站在什么角度去看多高····?打着友谊的幌子虽有利于站的高度,但角度依然缺乏视野!
站在摧枯拉朽的时代里,无论所处“高”和“低”、心处浮躁或心情闲时、当与艺术家相聚之时却保持住“和风细雨”的心境!
所以,人生不能过于功利,喜欢追求闲适雅致是符合人性的。
周作人说:“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
虽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儿、听雨、闻香,
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
虽然是无用的装点,却不离不弃!
在一个人心身处比较浮躁功利的时代,人们总是步履纷杂,行色匆匆;
当身处一个人头攒动、惜时如金的社会,人们总是显现很忙·····,
忙得心力交瘁,忙得长嘘短叹,忙得精神萎缩,忙得心灵苍白。
当发现身傍的人似乎过得越来越好,可是发现他们丢失的东西也很多·····很多····,
比如:对细微之物的洞察力,对自然之美的感知力,还有精致而深婉的审美情致····
艺术享受的是充实的生活,而不是平庸的日子;
是平实无华的岁月,而不是灯红酒绿的时间;
是安然平静的时光,而不是愤懑暴怒的态度。
艺术家雅致,更在于心灵的归属,心有所住,便能从庸庸碌碌的生活中暂时脱身,留一点转身的余地。
闲与艺术家相聚,去感受风花雪月,无论是饮茶、插花、美食、读书、听曲、绘画、写字····,
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再度构架出一个独立完整、可以栖息的精神世界。
“未来艺术家”精致的生活态度会使那种一掷千金、醉生梦死的“土豪生活”更易摧枯拉朽,曾经追求香车、豪宅、权力、美女的所谓“成功生活”风向标。在如今摧枯拉朽的新时代下,“文艺复兴”助推“中国梦”的伟大实现也逐渐导向形成了未来现象的“生态”!